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胡参知邀登白云山得烟字》
《胡参知邀登白云山得烟字》全文
明 / 游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白云山与碧霄连,至此尘心已尽捐。

短舄行迷空翠径,轻衣欲染蔚蓝烟。

九天楼殿虚无里,二浙山川指顾前。

更说仙都何处是,攀松藉草不知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朴在白云山的登临体验,以“烟”字为线索,展现了山色空蒙、云雾缭绕的自然美景,以及诗人超脱尘世的心境。

首句“白云山与碧霄连”,开篇即以“白云山”与“碧霄”相接,营造出一幅高远壮丽的景象,暗示了山之高峻与天空的广阔。接着“至此尘心已尽捐”,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心灵得到净化的感受,体现了登山过程中的精神升华。

“短舄行迷空翠径,轻衣欲染蔚蓝烟”两句,通过“空翠径”和“蔚蓝烟”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间清幽、色彩斑斓的氛围。短靴在翠绿小径上留下足迹,轻薄衣物似乎要被烟雾染上一层深蓝,细腻地展现了登山时的视觉体验和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

“九天楼殿虚无里,二浙山川指顾前”则将视野拉高,想象中九天之上的楼阁宫殿仿佛近在咫尺,而眼前的二浙山川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大地的豪迈与豁达。

最后,“更说仙都何处是,攀松藉草不知还”两句,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不愿归返尘世、沉浸于自然之美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白云山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情感的自然流露,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寄托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游朴
朝代:明   字:太初   籍贯: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   生辰:1526—1599

游朴(1526—1599),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人,字太初。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猜你喜欢

送尚斋太守归省·其三

知音求不易,况乃求知心。

遇君冠盖场,萧然若山林。

唯诺习良易,直谅意所钦。

恒言出肺腑,片语成规箴。

十年互相资,交深学亦深。

因君返初服,益自悲尘襟。

愿趁下水船,集此焚巢禽。

巢禽归不得,且当归故岑。

(0)

重阅王卫辉诗有感·其一

漫说书生文福齐,岂知仍是忆云泥。

欢筵泪洒弹筝后,病榻心飞落日西。

楚帐何人当侧盾,吴江快意试然犀。

由来枕上游仙近,悔共刘郎听晓鸡。

(0)

送野园之镇远

黔东是我曾游处,今日轻帆尔又过。

垂老弟兄当远别,临歧涕泪各悲歌。

水连湘北风涛壮,地接滇南瘴疠多。

回首天涯儿女小,官斋岁月易蹉跎。

(0)

续感秋·其三

翛然门巷昼常关,抱影空庐独往还。

鹤唳三秋声转警,豹藏七日色逾斑。

江山平远尘氛外,云雨荒唐朝暮间。

闻道微霜初度处,蓼花芦叶落溪湾。

(0)

自然庵月夜看梅

满地月如水,一庭花似云。

光从今夜满,春向隔年分。

山影静相对,江流定不闻。

半宵风露足,禅榻散余芬。

(0)

九日过圆觉庵值蓼洲叔出示登高诗次韵

正拟留题护碧纱,寺僧传迓李邕车。

苍茫怀古归诗卷,老大悲秋对菊花。

断壑有云多挟雨,废陵无树不啼鸦。

登临惯作伤心语,万里愁空掩月华。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