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向镜中看,香亦镜中吐。
六根及六尘,错综互水乳。
本来无定相,名字幻尔汝。
曰鼻观目嗅,群指为妄语。
苍颉冁然笑,已定难易古。
不如且临镜,雨后风前伫。
是谓君子室,实即化人所。
花向镜中看,香亦镜中吐。
六根及六尘,错综互水乳。
本来无定相,名字幻尔汝。
曰鼻观目嗅,群指为妄语。
苍颉冁然笑,已定难易古。
不如且临镜,雨后风前伫。
是谓君子室,实即化人所。
这首诗《镜香室》由清朝的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巧妙地将哲学思想与自然景象融合,展现出一种深邃而富有禅意的意境。
首先,“花向镜中看,香亦镜中吐”,诗人以花与香为引子,借镜中之景来表达对事物本质的探寻。花在镜中观看,香在镜中散发,这种独特的视角,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的双重观察,以及对事物表象与内在本质之间关系的思考。
接着,“六根及六尘,错综互水乳”,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和“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形象地描绘了感官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复杂互动,强调了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与交融,如同水乳交融一般,无法分割。
“本来无定相,名字幻尔汝”,这句话揭示了世间万物并无固定不变的本质,它们的存在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这里的“幻”字,既包含了虚幻之意,也暗示了事物的真实存在并非外在形式所能完全捕捉,而是需要通过内心的领悟去理解。
“曰鼻观目嗅,群指为妄语”,诗人在此批判了仅仅依赖感官经验的认知方式,认为将其视为真理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他提醒人们,真正的智慧不应局限于感官的直接体验,而应深入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与领悟。
“苍颉冁然笑,已定难易古”,引用了传说中创造文字的始祖苍颉的故事,通过他的微笑,表达了对文字与语言在认知过程中的局限性的反思。这句话暗示,文字虽然能够记录和传递知识,但并不能完全把握世界的本质,真正的智慧超越了语言的束缚。
最后,“不如且临镜,雨后风前伫”,诗人建议人们在自然的环境中静心观察,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智慧。这里的“镜”不仅指物理上的镜子,更是象征着内心的映照,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我反省,以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整体而言,《镜香室》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自然、感官、语言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宇宙万物深刻而独到的洞察,以及对人生真谛的追求与思考。
今年中秋与君共,举觞待月城西宅。
良夜清尊逢故人,空堂明烛留远客。
山城暮云黯未收,流烟何时散高楼。
清风徐来劝我饮,明月不至令人愁。
君是长安旧相识,坐论旧事还相忆。
金市豪华如梦寐,玉京仙侣无消息。
人生去住安有同,有如长风吹断蓬。
得随江湖扁舟外,不恨关山横笛中。
酒中云散天如洗,月明忽堕金樽里。
起看皓彩发青峦,坐见流光盈绿水。
阔舞高歌夜未央,揽衣击节为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