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苑香名乂已闻,蓟门秋晚又逢君。
孤城木落虫吟月,旅馆风来雁唳云。
眼底江山期共赋,马头岐路惜重分。
辽西不久留才子,昭代如今正右文。
翰苑香名乂已闻,蓟门秋晚又逢君。
孤城木落虫吟月,旅馆风来雁唳云。
眼底江山期共赋,马头岐路惜重分。
辽西不久留才子,昭代如今正右文。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薛瑄所作的《酬黄养正韵》。诗中描绘了与友人在秋日晚景中的相遇,以及对友情和才华的感慨。
首联“翰苑香名乂已闻,蓟门秋晚又逢君”,开篇即点出诗人与友人黄养正的深厚友谊,虽未直接提及黄养正之名,但通过“香名”二字,暗示其在文坛的声望,而“蓟门秋晚”则为二人相会提供了背景,营造了一种季节更迭、时光流转的氛围。
颔联“孤城木落虫吟月,旅馆风来雁唳云”,进一步描绘了二人相会时的环境。孤城、木落、虫鸣、月色、旅馆、风起、雁唳、云层,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既表现了秋季的萧瑟,也暗含了诗人对离别与相聚的感慨。
颈联“眼底江山期共赋,马头岐路惜重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期待着未来能一起创作佳作的心愿,同时也对即将分别的不舍之情。这一联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未来合作的期待。
尾联“辽西不久留才子,昭代如今正右文”,则以辽西之地作为背景,暗示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期许。同时,“昭代”一词,既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赞美,也是对友人能在这样一个时代施展才华的肯定。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其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时代文化的认同。
天目山,来钱唐。
翩如丹霄五凤下,矫若碧海群龙翔。
金煇璧采照城郭,中有姜家怡老之高堂。
有卜不应非熊兆,有手不钓磻溪璜。
堂中阿翁寿而康,堂下佳儿联雁行。
盘行白玉鲙,觞进青霞浆。
松花落雪高云凉,松根茯苓如雪香。
左江右湖流汤汤,愿言寿比广成子,千二百岁同其长。
吾闻句曲三洞天,此地往往多神仙。
三茅兄弟鍊金液,何年驾鸿凌紫烟。
大峰小峰青可爱,中峰更在丹霞外。
似闻碧落度笙箫,仿佛泠风振环佩。
停车一览心神开,忽有白鹤从东来。
明当借我上天去,手把芙蓉朝玉台。
吾闻天台之山四万八千丈,连冈叠嶂如游龙。
金鳌屹立东海上,东汾更在金鳌东。
开元谪仙好孙子,宦游卜得佳山水。
读书闻有宋诸郎,遗爱尚传唐刺史。
古人不复作,悠悠令我思。
至今东汾月,挂在珊瑚枝。
我来豫章城,邂逅龙门客。
示我东汾之画图,丹霞翠雾仙凡隔。
安得与子骑鲸鱼,拾得东海明月珠。
试问蓬莱花鸟使,弱水清浅今何如。
苍髯丈人偃蹇而,瑰奇此君高节能。
配之平生共持金,石操晚岁不改冰。
霜姿闽南刘侯好清古,天风吹入洪都府。
半空清籁奏笙竽,九夏凉阴覆窗户。
吾闻松根生茯苓,服之可以延遐龄。
又闻竹间栖綵凤,一鸣可以开太平。
刘侯刘侯世所重,大才会入明堂用。
不然截作任公之钓竿,金鳌一掣沧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