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淮此日见沧浪,始觉南来道路长。
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
白鱼受钓收寒玉,红稻堆场列远冈。
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
清淮此日见沧浪,始觉南来道路长。
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
白鱼受钓收寒玉,红稻堆场列远冈。
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子瞻初出颍口见淮山》,诗人以清淮为背景,表达了初次南行的感慨。首句“清淮此日见沧浪”,描绘了诗人初次在淮河上见到广阔无垠的水面,感受到沧海般的壮阔。接下来的“始觉南来道路长”则写出旅程的遥远和艰辛。
“窗转山光时隐见,船知水力故轩昂”两句,通过移动的窗户和船的起伏,展现出沿途山水的变换与动态美,以及船只在水流中的自如航行,形象生动。"白鱼受钓收寒玉,红稻堆场列远冈"描绘了渔获的丰收景象和田野的秋色,富有生活气息。
最后,“波浪连天东近海,乘桴直恐渐茫茫”以大海的辽阔和未知的远方作结,诗人担心随着行程深入,视野会更加迷茫,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一丝不安。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哲理于自然之中,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未知的探索和人生的思考。
秋风妆尽春红影,争知雁来偏晚。
冷月钻篱,斜阳掠地,时节并刀偷剪。柴扉更掩。
正寒菊初华,小庭凉簟。
好趁醉颜未颓,闲笔注吟卷。
江南红豆任采,似肝胆沥滴,相思无限。
老梦留人乡心怯,信情到姿随势转。湖湘路远。
藉露橘霜橙,笋苞同荐。又是重阳,茱囊教替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