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邑蓬池上,私居市道邻。
初抛三釜粟,来作一廛民。
乞火黔薪突,翻经振隙尘。
何从复何去,更欲问圆神。
古邑蓬池上,私居市道邻。
初抛三釜粟,来作一廛民。
乞火黔薪突,翻经振隙尘。
何从复何去,更欲问圆神。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田园的生活状态。"古邑蓬池上,私居市道邻"表明诗人选择在一座古老城市的池塘之上,隐居于市井之间,这里既有自然之美,又不远离人间的繁华。"初抛三釜粟,来作一廛民"则写出了诗人将自己的财产变卖,过上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放下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乞火黔薪突,翻经振隙尘"这一句,则展示了诗人在田园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景。这里的“乞火”是指要火来照亮或取暖,“黔薪”则是古代点火用的工具,而“翻经”则意味着阅读经典,这些行为都象征着诗人在自然和文化之间寻找心灵的平静。
最后,"何从复何去,更欲问圆神"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转和宇宙之谜的好奇与探索。这一句既有对生死循环的哲学思考,也有对天地万物本源的追问,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和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之心。
整首诗通过田园生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精神状态,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山川奠南服,藩屏壮江圻。
肃徒三千里,咫尺将天威。
晨起理柔桨,容裔江之湄。
遥遥至国都,符瑞生光辉。
青岑瞰华屋,白水映朱扉。
游梁文赋是,入洛宦旅非。
嗟我远行役,车怠马亦饥。
首夏辞京邑,已见秋叶飞。
虽微驷牡用,薄言歌采薇。
谁念简书重,客子未遑归。
别离良不易,兹别何煌煌。
车徒盛意气,衢路生辉光。
执手一相送,送子玉河阳。
玉河清且涟,中有双鸳鸯。
嬉游萍藻间,将举更回翔。
将举欲何之,云涉江与湘。
风云开赤社,玉节淩朱方。
朝游苍梧侧,暮宿丹水傍。
但言皇泽远,宁恤道里长。
弦歌未终宴,仆御已严装。
宵人竞荣宠,君子慎周防。
归途倘见忆,为采秋兰芳。
白日忽西匿,寒飙号北林。
闻君白发叹,使我涕横襟。
昨日鬒如云,飞蓬今始临。
自匪乔松质,晚暮谁能禁。
红颜弃我去,素鬓来相寻。
岂缘积损至,无乃多愁侵。
拔去还复延,染之不得黔。
居常羞览镜,入朝愧华簪。
老马怀长路,烈士悲壮心。
毋以桃李姿,薄彼桑榆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