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郊原一番新,寻芳车马踏无尘。
普天冷食闻前古,萧寺清游属两人。
不作佺期问新历,颇同之问感馀春。
明年归藉梨花上,应会群贤及四邻。
雨过郊原一番新,寻芳车马踏无尘。
普天冷食闻前古,萧寺清游属两人。
不作佺期问新历,颇同之问感馀春。
明年归藉梨花上,应会群贤及四邻。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特有的豪放风格和深厚的文化素养。诗中“雨过郊原一番新,寻芳车马踏无尘。”两句描绘了一场细雨后的景象,郊野变得清新而不再有尘土飞扬,主人公乘车马去寻找春天的花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热爱。
“普天冷食闻前古,萧寺清游属两人。”这里,“普天冷食”可能指的是在古代某些节日或习俗中人们会共享的凉菜。而“萧寺清游属两人”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一起参访幽静寺庙,享受清净之境的意境。这种描写显示了苏轼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个人情感生活的细腻。
“不作佺期问新历,颇同之问感馀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季节更迭的感慨。他不像古代某些学者那样对每一个新的时令都要进行详细的探讨,但却与那些喜欢追寻旧时春色的游子有相似的情怀。
最后,“明年归藉梨花上,应会群贤及四邻。”诗人展望着未来,希望在来年能够回到那片美丽的地方,与当地的智者和邻里共享赏花之乐。这不仅是对未来的美好愿景,也反映了苏轼渴望归隐田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郊野游赏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他那宽广而深邃的文化视野。同时,也透露出苏轼在政治低潮时期内心的平静和对自然美好的向往。
我行重到清凉地,小室轩窗分外明。
不是山家占春色,大都物理自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