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影明寒镜,萧萧亦自怜。
故人难会面,行客又经年。
晴雪添崖瀑,春云杂晓烟。
相思有书札,写尽夜灯前。
发影明寒镜,萧萧亦自怜。
故人难会面,行客又经年。
晴雪添崖瀑,春云杂晓烟。
相思有书札,写尽夜灯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镃的作品,它描绘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孤独感受。"发影明寒镜,萧萧亦自怜"表达了诗人在清晨的寒光中对着镜子,不由得感到悲凉和自我怜悯。"故人难会面,行客又经年"则是说与旧友难以相见,而自己又是一个漂泊的旅人,已经过了很多年头。
接下来的"晴雪添崖瀑,春云杂晓烟"描写的是自然景象,其中“晴雪”可能指的是冬日的晴朗天气中偶尔飘落的雪花,而“崖瀑”则是山间的小水流;“春云”和“晓烟”则给人以春意盎然、晨雾蒙蒙之感。这些景象在诗人的笔下,不仅是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相思有书札,写尽夜灯前"表达了诗人通过书信来抒发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夜晚,在微弱的灯光下,诗人把全部的情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这不仅是诗人的真实情感流露,也是他与友人隔绝之痛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相思之情和对朋友深厚的情谊。
一室恐妇愁,三间良足用。
积钱宽买园,此事不敢梦。
弋阳千万家,比屋接脩栋。
相期生在勤,意象不少纵。
饥字参不破,竟日自倥愡。
设有花木山,仅作一身供。
徐翁初来时,赤子不取重。
徐徐汲壑谷,辘轳转双瓮。
锄夷荆棘开,改化溪山动。
千年五柳陶,慕用常接踵。
徐翁但神会,疏迹不勘缝。
七弦已可忘,五柳不待种。
见山若举头,孤雁亦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