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韩偓集有自抚州往南城县舟行见拂水蔷薇之诗南城吾乡也因题八句》
《韩偓集有自抚州往南城县舟行见拂水蔷薇之诗南城吾乡也因题八句》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韩偓当年赴七闽,舟行过此倍凝神。

江边石上知谁处,绿战红酣别是春。

往事几多书不记,仙源依旧地无尘。

花光柳色今何限,更有才人胜古人。

(0)
注释
当年:指过去。
七闽:古代对福建的称呼。
倍凝神:格外专注。
知谁处:不知是谁曾经在这里。
绿战红酣:绿叶和红花盛开的样子。
别是春:另有一种春天的风情。
往事:过去的经历。
书不记:无法详细记载在书中。
仙源依旧:仙源之地依然如故。
地无尘:环境洁净。
花光柳色:形容景色优美。
何限:非常繁多。
才人:有才华的人。
胜古人:超过古人。
翻译
当年他去往福建,航行经过这里格外专注。
江边石头上,不知是谁曾驻足,绿叶与红花争艳,别有一番春天景象。
过去的许多事,已无法详细记录,但仙源之地依然洁净如初。
如今的花光柳色多么繁盛,更有才华出众的人超越了古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韩偓在赴任七闽途中,舟行至一处江边时的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家乡的深情。

"江边石上知谁处,绿战红酣别是春" 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春天江边的美丽景色,其中“绿战”指的是新叶初展的竞相斗绿,“红酣”则形容了花朵盛开的醉人的美。诗人通过这种写法,不仅展示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心境。

"往事几多书不记,仙源依旧地无尘"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和对家乡的深情。诗中“往事”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书不记”则表明这些事情虽重要,但已无法一一记录下来。"仙源"通常用来形容清幽的山谷,这里可能是指诗人心中的一个理想之地,"依旧"意味着这个地方始终保持着纯净无染的状态。

最后两句“花光柳色今何限,更有才人胜古人”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历史的一种比较。"花光柳色"形容春天的景色,"今何限"则表明这种美丽景致已无法用言语来限定。而“更有才人胜古人”这一句,则是诗人对当代文人的赞赏,认为他们的文学成就甚至超过了古代的名家。这既是对时代的一种自信,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发展的乐观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往事的回忆,以及对当下与历史的一种比较,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挽周溪园国史三首

一瞬风云宇宙新,一家中外几朱轮。
归来却就千钟养,赢得深衣处士身。

(0)

除夕对梅花烛花二首

花与先生共岁寒,坐来不管漏声残。
移瓶更转横枝影,贴在窗扉作画看。

(0)

灯夕解嘲和同官二首

年光冉冉东流水,客恨匆匆旦过僧。
门插一枝荆楚柳,梦回十里广陵灯。

(0)

和夏南麓绣斧曾驱当道狼及答尹存吾喻仁山携

金石论交半化狼,竹桐吾味暂栖凤。
陶篱三亩新荒迳,孔壁千秋未坏堂。
彩凤题门人洒落,骊珠照夜笔淋浪。
惜无北海盈樽酒,与赋东湖五月凉。

(0)

和成修堂见寄吟稿韵二首

吟屋青山万垒间,割来风月少陵坛。
可怜云树相望地,今作江东渭北看。

(0)

送林一甫试浙漕二首

关防秋暑双蕉叶,商略时宜十兔毫。
赠别不须嗔语浅,如君正复坐名高。

(0)
诗词分类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