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寒碧浸青天,夜静天虚月在泉。
洗耳莫听人世事,自弹流水和潺湲。
一泓寒碧浸青天,夜静天虚月在泉。
洗耳莫听人世事,自弹流水和潺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画面,通过“一泓寒碧浸青天”这一句,诗人以水的清澈与天空的广阔相映衬,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远的意境。接着,“夜静天虚月在泉”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静谧与空灵的感觉,月亮倒映在泉水中,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洗耳莫听人世事”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以及寻求心灵净化的愿望。这里的“洗耳”并非字面意义上的清洗耳朵,而是象征性地表示清除心灵上的杂音,专注于内心的平静与纯净。
最后,“自弹流水和潺湲”则展现了诗人自我陶醉于自然之美的状态,通过弹奏流水的声音,与潺潺的水流和谐共鸣,达到了与自然合一的境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纯净追求的渴望。
尝闻升三清,真有上中下。
官居乘佩服,一一自相亚。
霄裙或霞粲,侍女忽玉姹。
坐进金碧腴,去驰飙歘驾。
今来上真观,恍若心灵讶。
祗恐暂神游,又疑新羽化。
风馀撼朱草,云破生瑶榭。
望极觉波平,行虚信烟藉。
闲开飞龟帙,静倚宿凤架。
俗状既能遗,尘冠聊以卸。
人间方大火,此境无朱夏。
松盖荫日车,泉绅垂天罅。
穷幽不知倦,复息芝园舍。
锵佩引凉姿,焚香礼遥夜。
无情走声利,有志依闲暇。
何处好迎僧,希将石楼借。
可怜烟刺是青螺,如到双林误礼多。
更忆早秋登北固,海门苍翠出晴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