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灵明无一物,几人认得黄金骨。
扶锹肩上便行时,大辩从来还若讷。
本地灵明无一物,几人认得黄金骨。
扶锹肩上便行时,大辩从来还若讷。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子淳所作的《颂古》系列中的第十八首。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禅意。首句“本地灵明无一物”暗示了禅宗所说的“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即心灵的本然状态是空灵无物的。接下来的“几人认得黄金骨”则暗喻了真正的智慧或佛性是内在的,不易被人轻易察觉,犹如隐藏在黄金骨骼中的珍宝。
“扶锹肩上便行时”描绘了一种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场景,禅者即使在劳作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觉知,这体现了禅修的日常生活实践。“大辩从来还若讷”进一步强调了真正的大智慧往往是质朴而深沉的,不善言辞,如同沉默的智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的比喻和禅宗的象征手法,传达了禅宗关于内在觉悟和智慧的深刻见解。
玉环梦断风流事,银烛歌成富贵词。
东风一树玉胭脂,双燕子,曾见正开时。
兰舟小。
一篷也便容身了。
容身了。
几番烟雨,几番昏晓。
出桥三面青山绕。
入城一向红尘扰。
红尘扰。
绿蓑青笠,让渠多少。
想桐君山水,正睡雨,听淋浪。
记短棹曾经,烟村晚渡,石磴飞梁。
无端故人书尺,便梦中、颠倒我衣裳。
此去钓台多少,小山丛桂秋香。
青苍秀色未渠央。
台榭半消亡。
拟招隐羊裘,寻盟鸥社,投老渔乡。
何时扁舟到手,有一襟、风月待平章。
输与浮丘仙伯,九皋声外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