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临湖水,清光不可分。
有天涵万象,无地点微云。
邻笛声相应,仙舟影绝群。
如何风外雁,偏向夜深闻。
好风临湖水,清光不可分。
有天涵万象,无地点微云。
邻笛声相应,仙舟影绝群。
如何风外雁,偏向夜深闻。
这首清代诗人李敬的《洞庭望月》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湖上月夜景象。首句“好风临湖水”展现了轻柔的晚风轻轻吹过湖面,带给人宁静的感受。接着,“清光不可分”强调了月光的明亮与湖水的清澈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画面。
“有天涵万象”暗示了广阔的天空包容着大地万物,而“无地点微云”则描绘了天空中几缕淡淡的云彩,增添了朦胧之美。远处,邻家的笛声与月色相应,更添了几分静谧与诗意。最后,“仙舟影绝群”以仙舟的影子在月光下独显,增添了神秘和超凡的意象。
结尾处,“如何风外雁,偏向夜深闻”,诗人疑惑为何只有在深夜,风中的雁鸣才会格外清晰地传入耳中,这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也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寂寥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泊而深远的情感。
早悟官为祟,晚将家付儿。
公今成佛去,仆尚是人猗。
柿叶收遗墨,梅花忆赠诗。
自嫌闻道晚,有泪哭先师。
风传芳信,晓色便清霁。
帘幕护春寒,篆香温、笙簧韵美。
使华容与,星动帝王州,花上脸,柳边眉,竞报占熊喜。
欢娱好是,玉塞无尘起。
鞭计小迟留,要长折、遐冲万里。
传闻有诏,宣室待归来,醽醁满,叵罗深,莫负春葱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