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顶高峰接太虚,承攀琪树赋垂珠。
当时惟有建公在,老宿如今一半无。
华顶高峰接太虚,承攀琪树赋垂珠。
当时惟有建公在,老宿如今一半无。
这首诗描绘了华顶高峰与天际相连的壮丽景象,以及其上生长的奇异树木,仿佛镶嵌着垂落的珍珠。诗人通过“承攀琪树赋垂珠”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暗含了对高僧元孚大德的尊敬与追忆。提到“当时惟有建公在”,暗示了在某个特定时期,只有建公一人与元孚大德相伴,而今“老宿如今一半无”,表达了对过去岁月流逝、师友离散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景喻人,借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师友情谊的珍惜。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味。
天外想春来,春来天上。乐府垂杨动新唱。
扁舟西子,并与云帆无恙。五湖将底用,黄金像。
水阁清深,晴楼萧爽。丝竹留教助清赏。
松腴仙酎,万斛溪泉供酿。寿杯先领取、山中相。
层冰积浩荡,陵谷低吞吐。
窈窕转幽壑,突兀开净宇。
回头山水县,亦复堕尘土。
孤云铁梁北,宇宙一仰俯。
风景初不殊,川涂忽修阻。
寒潭海眼净,黕黑自太古。
蛰龙何年卧,万国待霖雨。
谁能裂苍崖,雷风看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