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中住,生有上天期。
已废烧丹处,犹多种杏时。
养龙于浅水,寄鹤在高枝。
得道复无事,相逢尽日棋。
仙人掌中住,生有上天期。
已废烧丹处,犹多种杏时。
养龙于浅水,寄鹤在高枝。
得道复无事,相逢尽日棋。
仙人掌中住,生有上天期。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修炼成仙的向往,仙人掌中的“住”暗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而“生有上天期”则指向了与神灵相通的境界。
已废烧丹处,犹多种杏时。这两句转而描绘了一种放弃和淡泊的心态。烧丹是一种炼制仙丹的过程,这里说它“已废”,意味着诗人对此类追求已经不再执着。而“犹多种杏时”则是对自然生活的一种享受,种植果树,等待其成熟,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象征。
养龙于浅水,寄鹤在高枝。这两句通过养育神兽龙和居住于高枝的鹤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脱世俗羁绊的追求。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代表着力量和神秘,而将其养在浅水中则显得平易近人,这或许是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而“寄鹤在高枝”则更直接地展现了诗人追求高洁和超脱尘世的愿望。
得道复无事,相逢尽日棋。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达到修炼境界后的自在与满足。得道,即是达到道家的最高境界,这里说“复无事”,意味着在这种状态下,再也没有什么世俗的烦恼和欲望。而“相逢尽日棋”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诗人以下棋为乐,与朋友相遇,便忘却了时间的流逝,这是对一种精神自由与满足的描绘。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理念。
绿阴满门春已还,黄鹂门外犹绵蛮。
萧萧冷官无一事,高斋搔首兀痴顽。
睡魔袭我意萧散,直来眉睫扬神奸。
须臾爽气溷尘俗,双眸瞑眩那能覸。
弥明未断口头句,鼻息如寄雷车间。
梦魂恍恍何所适,飘飘寥廓辞跻攀。
松风拂足云生腋,深穷月窟超人寰。
更寻织女支机石,天河西户声潺湲。
无何有客乘晚兴,剥剥啄啄敲柴关。
惊回清风枕簟冷,赤霞夹日崆峒山。
一日废书强舌本,萌生鄙吝劳清删。
谩学昌黎送穷术,挥毫加点文斓斑。
睡魔凭物对我语,劝我停手开愤颜。
自言宇宙若非我,人生俄顷无休閒。
藓碑萝石拥岩扃,独倚筇枝问大乘。
白雉苦无千岁种,青山空识六朝僧。
诗传北岳刊新帖,禅接西淮冷旧灯。
拟凿冰泓浇冻砚,禊亭閒借法华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