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既从军,宁复顾家室?
日食官仓粮,惟知事行役。
昨朝号令下,负弩趋大碛。
驱车出城去,旌麾耀白日。
男儿重横行,万乘假羽翼。
意气从中来,性命何所惜?
雕鸣沙塞雨,四面无马迹。
不有封侯贵,班超肯投笔。
一身既从军,宁复顾家室?
日食官仓粮,惟知事行役。
昨朝号令下,负弩趋大碛。
驱车出城去,旌麾耀白日。
男儿重横行,万乘假羽翼。
意气从中来,性命何所惜?
雕鸣沙塞雨,四面无马迹。
不有封侯贵,班超肯投笔。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从军行》描绘了一位军人的豪情壮志和决心。诗中主人公已经投身军旅,全身心投入战斗,不再顾念家庭琐事,每日依赖官府供给的粮食,只知道执行任务,频繁地在外征战。接到命令后,他毫不犹豫地背负弓弩,前往广阔的沙漠地带。驾车出城时,旌旗飘扬,犹如白日当空,显示出他的英勇与荣耀。
诗人强调了军人的英勇精神和对荣誉的追求,男儿视战争为建功立业的机会,即使面临艰难险阻,如雕鸟在沙塞中鸣叫,四周不见马蹄踪迹,也毫不畏惧。他以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自比,表达了即使没有封侯的显赫地位,他也愿意坚守职责,视生命如草芥,展现出一种舍身忘我的豪迈气概。整首诗充满了慷慨激昂的情感,展现了古代军人的忠诚与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