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河杨柳已萧萧,羁思逢秋转寂寥。
亲舍每疑云外近,长安翻觉日边遥。
浮名肯似莼鲈美,壮志宁随髀肉消。
自笑行藏浑未卜,巫阳堪问竟谁招。
玉河杨柳已萧萧,羁思逢秋转寂寥。
亲舍每疑云外近,长安翻觉日边遥。
浮名肯似莼鲈美,壮志宁随髀肉消。
自笑行藏浑未卜,巫阳堪问竟谁招。
这首明代诗人黄佐的《初秋》描绘了初秋时节的景象和个人心境。首句“玉河杨柳已萧萧”,通过描绘玉河两岸杨柳的凋零,渲染出秋天的凄清与落寞。"羁思逢秋转寂寥",表达了诗人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孤寂思绪,秋意更增其愁绪。
接下来,“亲舍每疑云外近,长安翻觉日边遥”两句,诗人以想象中的家乡和京都长安为对比,虽然家乡似乎近在咫尺,但实际身处异地,长安反而显得遥远,寓含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仕途的迷茫。
“浮名肯似莼鲈美,壮志宁随髀肉消”运用典故,表达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理想的坚守,暗示即使身在异乡,也不愿让功名消磨掉壮志。
最后,“自笑行藏浑未卜,巫阳堪问竟谁招”以自我解嘲的方式,感叹自己的未来命运未卜,不知何处是归宿,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迷茫的情绪,同时也暗含着对未知的期待和召唤。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初秋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道路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