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昔未起,奔鹿骇四方。
连延天目山,两乳百里长。
有地跨江海,无种生侯王。
中宵燎穹旻,列石表坛场。
朱旗大梁野,英气吞八荒。
寥寥百年后,故物亦已亡。
所馀彼巉岩,峰巅屹相望。
主人承明老,星斗工文章。
筑亭紫霄上,坐客苍株旁。
攀云弄明月,晓星生扶桑。
禹山隔波涛,简书永埋藏。
愿逢希夷使,水土还故常。
真人昔未起,奔鹿骇四方。
连延天目山,两乳百里长。
有地跨江海,无种生侯王。
中宵燎穹旻,列石表坛场。
朱旗大梁野,英气吞八荒。
寥寥百年后,故物亦已亡。
所馀彼巉岩,峰巅屹相望。
主人承明老,星斗工文章。
筑亭紫霄上,坐客苍株旁。
攀云弄明月,晓星生扶桑。
禹山隔波涛,简书永埋藏。
愿逢希夷使,水土还故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介亭的壮丽景象与历史沧桑之感。开篇“真人昔未起,奔鹿骇四方”,以神话色彩的“真人”形象引入,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故事,随后点出“天目山”、“两乳百里长”的地理奇观,展现出自然界的雄伟与壮丽。
接着,“有地跨江海,无种生侯王”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这片土地的非凡之处,无论是江海还是侯王之地,都无法与之相比。接下来的“中宵燎穹旻,列石表坛场”描绘了夜晚祭坛的壮观景象,借以表达对历史与文化的敬畏之情。
“朱旗大梁野,英气吞八荒”则进一步渲染了介亭所在之地的威严与气势,仿佛是英雄豪杰的象征,其英气能覆盖整个世界。然而,“寥寥百年后,故物亦已亡”一句,又将读者带入时间的长河,感叹历史的变迁与物是人非的感慨。
“所馀彼巉岩,峰巅屹相望”描述了介亭周围岩石林立、群峰相对的自然景观,虽历经岁月,但依旧保持着其原始的风貌。最后,“主人承明老,星斗工文章”赞美了介亭的主人,不仅年岁已高,却依然才华横溢,如同夜空中的星辰与斗柄,指引着后世。
“筑亭紫霄上,坐客苍株旁”描绘了介亭的建筑与环境,位于紫霄之上,四周苍郁的树木环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攀云弄明月,晓星生扶桑”则展现了在此处可以尽情享受自然之美,从云间摘取明月,迎接东方初升的曙光。
“禹山隔波涛,简书永埋藏”提到禹山与波涛之间的距离,以及历史文献的永久保存,暗示介亭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也是文化与历史的见证。最后,“愿逢希夷使,水土还故常”表达了诗人希望找到能够恢复自然与人文和谐状态的使者,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介亭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文化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