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蚁迭左右,铁炭互俯仰。
岁月如牧马,快骤脱羁鞅。
方希草玄雄,未羡画眉敞。
刘侯启予者,险韵写胜赏。
读之令人醒,居然见图像。
我昔曾此游,僧梵荐肸蚃。
撞钟鸣木鲤,破我颠倒想。
百年能几许,万事苦鞅掌。
丧身声利场,齿角伐犀象。
前辈晓云散,后生春水长。
君看门外辙,盛气日来往。
道人初不省,禅寂异到壤。
乃知雨花地,可以透迷网。
君侯此嘉集,尘迹已相荡。
援琴写我叹,中夜发哀响。
磨蚁迭左右,铁炭互俯仰。
岁月如牧马,快骤脱羁鞅。
方希草玄雄,未羡画眉敞。
刘侯启予者,险韵写胜赏。
读之令人醒,居然见图像。
我昔曾此游,僧梵荐肸蚃。
撞钟鸣木鲤,破我颠倒想。
百年能几许,万事苦鞅掌。
丧身声利场,齿角伐犀象。
前辈晓云散,后生春水长。
君看门外辙,盛气日来往。
道人初不省,禅寂异到壤。
乃知雨花地,可以透迷网。
君侯此嘉集,尘迹已相荡。
援琴写我叹,中夜发哀响。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饶节所作,名为《次韵刘无言游法云寺》。诗中描绘了法云寺的环境与氛围,以及诗人与友人刘无言一同游览时的感慨。
首句“磨蚁迭左右,铁炭互俯仰”以蚂蚁在磨盘上忙碌和铁炭相互映照的形象,隐喻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繁忙。接着,“岁月如牧马,快骤脱羁鞅”进一步强调时间的飞逝,如同脱缰的野马,无法控制。
“方希草玄雄,未羡画眉敞”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刘侯启予者,险韵写胜赏”则提到友人刘无言的启发,通过险峻的韵律描绘出美好的景致。
“读之令人醒,居然见图像”表明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唤醒读者的心灵,仿佛能看到画面一般。接下来,“我昔曾此游,僧梵荐肸蚃”回忆了诗人过去在此地的游览经历,以及僧侣们的诵经声。
“撞钟鸣木鲤,破我颠倒想”描述了寺庙中的钟声和木鲤(一种乐器)的演奏,打破了诗人原有的观念或想法。紧接着,“百年能几许,万事苦鞅掌”感叹人生短暂,世事繁杂。
“丧身声利场,齿角伐犀象”表达了对追逐名利的厌倦,比喻为牺牲自我去获取物质财富。接下来,“前辈晓云散,后生春水长”对比前辈的消逝和后辈的成长,暗示时间的流转。
“君看门外辙,盛气日来往”指出外界的喧嚣和繁忙,而“道人初不省,禅寂异到壤”则强调了僧侣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最后,“乃知雨花地,可以透迷网”表达了对佛法智慧的理解,认为它能帮助人们摆脱迷惑。
“君侯此嘉集,尘迹已相荡”赞美友人的聚会,认为它能净化心灵。结尾“援琴写我叹,中夜发哀响”表示诗人通过弹琴抒发内心的感慨,深夜里发出哀伤的声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佛法以及友情的感悟,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内心世界的反思。
酒酣月满地,为君歌短歌。
愿君漏壶箭,刻作鲁阳戈。夏姬老矣,嬴女如何。
维南有箕,维北有斗。持播南山尘,载挹东海酒。
明明如月,仙人见之肠断绝。
嫦娥倩灵药,玉兔如春雪。
何不醉挟罗敷采扶桑,烛龙移照合欢床。
今夕是何夕,侧身奉君子。
明明银烛花,绸缪细相视。
罗帐画芙蓉,映面芙蓉紫。
绣被横鸳鸯,正与鸳鸯似。
仰望牛女星,迢迢不如此。
感君方寸恩,报君何所是。
愿为白藕丝,藏君心窍里。
愿为衵衣带,抱君双腋底。
乱发缠君心,柔肤印君齿。
四时愿皆春,愿作新花蕊。
永夜明月光,团圆愿初起。
节候有盈亏,中怀长不毁。
咿喔鸡既鸣,婉娈未能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