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午铜鸢转,金风西北来。
目随晶日朗,愁共絮云开。
走壁蜗涎缪,出林蝉响豗。
所欣不害稼,命勘近臣回。
过午铜鸢转,金风西北来。
目随晶日朗,愁共絮云开。
走壁蜗涎缪,出林蝉响豗。
所欣不害稼,命勘近臣回。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喜晴》。诗中描绘了午后天气变化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
首句“过午铜鸢转”,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铜鸢(一种古代的计时工具)转动象征着时间的推移,过午意味着一天已经过去了一大半,预示着即将迎来变化。
“金风西北来”一句,点明了风向和季节,金风指的是秋风,西北方向的风暗示了秋天的到来,为后面的景色转换铺垫。
接下来的“目随晶日朗,愁共絮云开”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晶日朗”与“絮云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从愁绪中解脱出来的心情,仿佛随着云层的散开,心中的忧虑也随之消散。
“走壁蜗涎缪,出林蝉响豗”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蜗牛在墙壁上留下蜿蜒的痕迹,蝉在树林间鸣叫,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宁静与生机。
最后,“所欣不害稼,命勘近臣回”表达了诗人对好天气的喜悦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希望好天气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同时可能也暗含了对政务处理的期待,希望事情能够顺利进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丝对政务的关切。
重来风已落,寒叶集荒阶。
竖子欺人老,先生笑道乖。
便寻梅寄陇,无救橘逾淮。
明日过法去,窊尊倒入怀。
人言底柱险,袖手不敢迩。
孰知人心危,毫釐千万里。
有来事物繁,酬酢无披靡。
虽云应不难,要且辨真伪。
良知本易直,天机验所起。
涵濡自日新,日新乃无蔽。
圣学非空言,要领故在此。
吾子端发源,所进渺涯涘。
我虽念不敏,讵敢忘所止。
后会傥有时,深功同举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