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螺不住海门东,倒卓为岩插碧空。
留得江云侵涧白,尚馀蜃气杂霜红。
钟声过处落危石,雪意开时度软风。
俯视千山烟树远,未知谁卧石楼中。
青螺不住海门东,倒卓为岩插碧空。
留得江云侵涧白,尚馀蜃气杂霜红。
钟声过处落危石,雪意开时度软风。
俯视千山烟树远,未知谁卧石楼中。
这首明代诗人释古汝的《登海螺岩》诗,以海螺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青螺不住海门东”,以“青螺”比喻海螺岩,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其形状独特,如同青绿色的螺壳矗立在大海之滨,不随时间流逝而改变位置,展现出海螺岩的静谧与永恒之美。
接着,“倒卓为岩插碧空”一句,进一步描绘了海螺岩的高耸入云,如同倒置的岩石直插碧蓝的天空,凸显其挺拔之势。
“留得江云侵涧白,尚馀蜃气杂霜红”两句,通过“江云”、“涧白”、“蜃气”、“霜红”等意象,展现了海螺岩周围云雾缭绕、山涧雪白、海市蜃楼幻影交织的景象,色彩斑斓,富有层次感,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壮丽的氛围。
“钟声过处落危石,雪意开时度软风”则描绘了海螺岩附近的自然声音与气候变化,钟声悠扬,回荡在山间,落在危石之上;当雪意初现,轻柔的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这些细节增添了诗歌的动态美和季节变换的意境。
最后,“俯视千山烟树远,未知谁卧石楼中”两句,以俯瞰的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山川景色,烟树缭绕,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引人遐想。同时,也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是谁在那座石楼中静静地休憩,增添了几分诗意与神秘感。
整首诗通过对海螺岩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慨和敬畏之情。
袁山野火春风吹,惊飙万马争奔驰。
乌龟阪头蕃草木,化作灰烬张天飞。
武昌佐史皆好古,煮茗联镳访城府。
狂生此意复不浅,好事大家何尔汝。
鄂王城阙烟苍苍,鄂王宫殿波茫茫。
今古都卢一饷顷,不见古人虚引领。
亳殷丰镐已丘墟,蛮荆兴替将焉如。
死生建业信徒语,石盆古渡犹多鱼。
古人已去安足齿,近事纷纭尚如此。
君不见淮淝去岁是丰年,如今千里无舍烟。
东君识归意,社雨零斋沐。
柳眼向人青,草芽随地绿。
体轻来燕疾,声合鸣蛙矗。
桃李静无言,艳丽惊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