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徐孺子,高风擅南州。
岂无倜傥士,邈焉无前俦。
所以陈蕃榻,不肯下凡流。
当时有高识,深为苍生忧。
亦欲回狂澜,斯志竟难酬。
吾生千载后,徒兹慕前脩。
昔闻徐孺子,高风擅南州。
岂无倜傥士,邈焉无前俦。
所以陈蕃榻,不肯下凡流。
当时有高识,深为苍生忧。
亦欲回狂澜,斯志竟难酬。
吾生千载后,徒兹慕前脩。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贤对东汉名士徐孺子的赞美和追思之作。诗中提到徐孺子以高尚的品格在南州独树一帜,他的风范无人能及。诗人感叹即使有才情出众的人,如陈蕃般具有高尚节操,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体现了他对清高的敬仰。陈蕃的志向是扭转社会风气,但遗憾的是未能实现。诗人感慨自己生活在千年之后,只能仰慕这些前贤的事迹和精神。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道德楷模的景仰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何处寻龙藏,停桡听梵音。
中流一塔影,远树万家阴。
僧定潮来去,月明江浅深。
试将空水相,堪比慧公心。
到处暗杉松,多言路不通。
却从青嶂外,转入绿园中。
谷口逢茶女,溪边狎钓童。
勿嫌疏散甚,吾亦是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