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泗亭清明》
《泗亭清明》全文
明 / 储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京陌音尘故国情,心旌长触梦魂醒。

杏花杨柳纷纷雨,惆怅清明在泗亭。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在泗亭所见之景,以及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与情感。

“京陌音尘故国情”,京城的道路上传来的是纷扰的尘世之声,却勾起了诗人对往昔深厚情感的回忆。这里不仅是指对故乡的思念,也可能是对逝去时光的追忆,或是对某些特定人物的怀念。音尘,即声音与尘埃,常用来形容外界的喧嚣与繁忙,而在这繁忙之中,诗人的心灵却能捕捉到一丝丝与过往相连的细线。

“心旌长触梦魂醒”,心旌,比喻心神或意志;梦魂,指梦境中的灵魂。这句话表达的是诗人的心神常常被某种触发,使得他从梦境中惊醒,意识到现实与过去的巨大差异。这种触动可能是对当前生活的不满,或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杏花杨柳纷纷雨”,描绘了一幅清明时节特有的景象:杏花与杨柳在春雨的滋润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杏花的粉嫩与杨柳的翠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然而,“纷纷雨”不仅增添了季节的气息,也暗示了自然界的无常与变化,或许还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

“惆怅清明在泗亭”,清明节是中国人传统的祭祖节日,通常伴随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思。诗人身处泗亭,面对这充满生机与哀愁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惆怅。泗亭可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它既是诗人情感寄托的所在,也是引发深沉思考的空间。在这里,诗人或许在反思生命的意义,或是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对现实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探索。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诗人的情感被自然界的景象激发,引发了深沉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

作者介绍

储巏
朝代:明

(1457—1513)明扬州府泰州人,字静夫,号柴墟。成化二十年进士。授南京吏部考功主事,改郎中。历太仆卿、左佥都御史、户部侍郎,所至宿弊尽革。愤刘瑾所为,引疾求去,后起为吏部左侍郎,卒于官。博通古今,工诗文,淳行清修,好推引知名士。嘉靖初赐谥文懿。有《柴墟集》。
猜你喜欢

巾山广轩

昔人亭榭久荒残,今复高轩峙翠峦。

眺望可周千里景,宴游非止一时欢。

楼台远近看如画,日月高低转似丸。

最好使君登览罢,夕阳群骑簇雕鞍。

(0)

飞云峰

翠巘茏葱瑞色分,岚光遥映缕丝棼。

无心谩作奇峰势,何碍金乌出海门。

(0)

幽人篇·其三

蜘蛛做网着屠苏,蜻蜓故来晕罗襦。

醮君柏酒情莫疏,无情可能学哺鸪。

(0)

七瑞堂

草木生成亦偶然,谁将枝干验祥编。

如何并作当时瑞,寂寞如今五十年。

(0)

宣徽王公太乙宫使还洛二首·其二

位并枢庭今四贵,官升太尉古三公。

寿眉仙骨风尘外,琳馆真都禄隐中。

治第颇闻齐绿野,放心宁遂伴冥鸿。

满怀霖雨功犹未,勉起行看谢傅东。

(0)

二子访酒家不遇次其韵作

青旆不见山云深,何以慰此二子心。

阮修杖头故应在,黄公旧垆无处寻。

求有不得事当戒,兴尽必返愁难任。

仙家竹叶未必美,舟尾茅柴还可斟。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高珩 董思恭 吴锡麒 宋江 蔡允恭 陈寿 惠洪 阮瑀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