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头颅,早已觉、飞腾景暮。
愁眼看、蜂黄蝶粉,草烟花露。
莫做阳台云雨梦,休怀渭北春天树。
怅城闉、多少踏青人,红尘路。怀古恨,凭书诉。
倾国貌,障羞妒。记山阴陈迹,群贤星聚。
对景裁诗真漫与,看花不饮成虚负。
问落红、千点总随流,归何处。
五十头颅,早已觉、飞腾景暮。
愁眼看、蜂黄蝶粉,草烟花露。
莫做阳台云雨梦,休怀渭北春天树。
怅城闉、多少踏青人,红尘路。怀古恨,凭书诉。
倾国貌,障羞妒。记山阴陈迹,群贤星聚。
对景裁诗真漫与,看花不饮成虚负。
问落红、千点总随流,归何处。
这首《满江红·其二》是宋代词人郭应祥的作品,以次韵的形式表达了词人的感慨和情怀。开篇“五十头颅,早已觉、飞腾景暮”,描绘了词人年华老去,感叹时光匆匆。接下来,“愁眼看、蜂黄蝶粉,草烟花露”借蜜蜂和蝴蝶、花草露珠等意象,寓言世态炎凉,青春易逝。
“莫做阳台云雨梦,休怀渭北春天树”表达了词人对过往情感的清醒认识,不愿再沉溺于过去的幻梦中,也不再怀念远方的人或事。接着,“怅城闉、多少踏青人,红尘路”流露出词人对都市生活的厌倦,以及对淳朴自然的向往。
下半部分,“怀古恨,凭书诉”直接抒发了词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不满。“倾国貌,障羞妒”暗指才情出众却遭嫉妒,暗示了词人自身的才华遭遇压制。“记山阴陈迹,群贤星聚”回忆起往昔的文人雅集,表现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对景裁诗真漫与,看花不饮成虚负”强调了在美景当前,饮酒赋诗的豪情,若不能尽情享受,便是人生的遗憾。
结尾“问落红、千点总随流,归何处”以落花自比,表达了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未知未来的疑问,寓意人生如流水,无法挽留。
总的来说,这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有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展现了词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老杜闻子规,近在东西川。
犹云感时物,收泪写幽悁。
今我行塞徼,子规相后先。
时夏云景晦,鸟呼摇空烟。
响入树窅窅,啼垂血溅溅。
想知岐路难,不惜躯命全。
千声复万声,唤我归言遄。
苟非木石心,岂免肠内煎。
江南丛薄间,有花名杜鹃。
开时是鸟至,相戒治春田。
不归如江水,负此今五年。
风土孰云异,物情要有迁。
寄巢勿浪出,祝尔还自怜。
严程趣行迈,且复挥吾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