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潭水照潭花,无赖家家恼杜家。
不数潘安河内县,堪留卫玠洛阳车。
晴烟翡翠兰苕湿,凉雨鸳鸯荇藻斜。
五两行穿巴峡树,百壶先泛楚江槎。
沧浪潭水照潭花,无赖家家恼杜家。
不数潘安河内县,堪留卫玠洛阳车。
晴烟翡翠兰苕湿,凉雨鸳鸯荇藻斜。
五两行穿巴峡树,百壶先泛楚江槎。
这首明代杨慎的《赋得百花潭送人之楚》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送别场景。首句“沧浪潭水照潭花”以百花潭的清澈潭水和倒映的花朵,营造出宁静而美丽的画面,为送别增添了诗意。次句“无赖家家恼杜家”则借“无赖”一词,表达出离别时家家户户对离去者的不舍与思念。
第三句“不数潘安河内县”,通过提及潘安(西晋美男子)的典故,暗示了友人的风度之美,比潘安还要出众。第四句“堪留卫玠洛阳车”则以卫玠(三国时期美男子)的典故,形容友人如同洛阳城中因美貌而引人驻足的名士,表达了对他的高度赞美。
接下来两句“晴烟翡翠兰苕湿,凉雨鸳鸯荇藻斜”,通过描绘晴天里翠绿的兰苕沾湿在轻烟中,以及雨后鸳鸯在荇藻间悠闲游动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寓含着对友人行程的关切。
最后两句“五两行穿巴峡树,百壶先泛楚江槎”,以“五两”航标指示友人船只穿行于巴峡的树木之间,而“百壶”则象征着满载的友情和祝福,随着楚江的舟筏一路飘向远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百花潭的景色,巧妙地运用典故赞美友人的风采,并寄托了深深的离别之情和美好的祝愿,具有浓厚的送别诗韵味。
结发已学道,而有高世姿。
衡门远氛浊,韦布聊栖迟。
黾勉事耕稼,蔬食甘藿藜。
中年遘休运,遂与林壑辞。
辟雍起名誉,卓为学者师。
超登列清要,侍从职论思。
忠诚弥激切,耿分恒不移。
俛仰靡愧怍,操存无外驰。
安行任所适,进退何委蛇。
图书列左右,翰墨复在兹。
沈潜探幽赜,涵咏窥圣涯。
孔子贵知命,顺理无不宜。
孟轲养浩然,力行复何疑。
尚友千载士,圣贤以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