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馀身世淡无情,但觉春来暖渐生。
送客出门花已谢,问知昨日是清明。
病馀身世淡无情,但觉春来暖渐生。
送客出门花已谢,问知昨日是清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愈后对世事淡然的态度,以及对春天温暖气息逐渐复苏的感受。通过“春来暖渐生”这一句,诗人细腻地捕捉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微妙变化,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病馀身世淡无情”,开篇即透露出诗人经历病痛后的身心状态,似乎在病痛的洗礼下,对世事有了更为超脱和淡然的看法。这种淡然并非冷漠,而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平静与释然,是对人生百态的一种深刻理解与接纳。
“但觉春来暖渐生”,紧随其后的一句则将笔触转向自然界的春天景象。这里的“暖渐生”不仅指温度的上升,更蕴含着生命的力量和希望的萌发。诗人通过“春来”与“暖渐生”的联系,巧妙地表达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美丽,更是心灵上的慰藉与鼓舞。
“送客出门花已谢”,这句描绘了一幅春日送别的情景。花开花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轮回。在送别之际,花已凋谢,既是对离别的感伤,也是对时光易逝的感慨。然而,诗人并未因此沉溺于哀愁之中,而是继续前行。
“问知昨日是清明”,最后一句点明了时间背景——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人们会祭扫先人墓地,缅怀逝去的亲人。诗人在此处提到清明,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暗示了对生命、时间与记忆的思考。通过询问得知今天是清明,诗人或许是在提醒自己,无论生活如何变迁,对过去的怀念与珍惜不应减少,反而应该更加深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在面对人生起伏时的超然态度。通过春日的景色和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诗人传达出一种超越表面现象、直抵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引人深思。
冰绡凝粉,晓烟织雾,池塘绕遍清香。
娇倚瑶台月,凌波影,罗袖水佩风裳。
丝丝五彩同心结,愿身化、叶底鸳鸯。
漫赢得、湖光十里,梦回妃子潇湘。
记曾画堂相映,恁金煇紫绶,玉莹霞觞。
经雨人扶醉,零珠泪、生怕错媚斜阳。
碧纱笼护知何处,总休负、锦绣心肠。
溯一片、红情绿意,露华并蒂青房。
青城石室,把前生记否,花朝南泊。
六度流光千种梦,心事微波难托。
白石箫声,绿珠眉样,羡尔文园乐。
海棠秋禊,去年红雪开落。
今幸留命桑田,松风八十,依旧红蠡酌。
我自无锥能卓地,醉泥借天为幕。
一局康猧,百年书蠹,生计云归壑。
一言难尽,山头夜夜吹角。
宵来稷雪,万瓦留馀素。
裛袖访疏香,恁繁花,须寻澹处。
一层镜槛,浅黛映双双,寒初度。秋先去。
老倦春风路。如烟绮梦,听罢霖铃雨。
不为折腰难,为招子,东篱旧侣。
人闲纵好,珍重看花辰,天付与。尊徐举。
帘外轻阴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