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心常自适,尘界讵能迷。
榆景偶多暇,禅林时一栖。
钟声风断续,树影月高低。
万有皆虚寂,晴窗闻晓鸡。
道心常自适,尘界讵能迷。
榆景偶多暇,禅林时一栖。
钟声风断续,树影月高低。
万有皆虚寂,晴窗闻晓鸡。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寺庙的宁静与超脱心境。首句“道心常自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道义的坚守。接着“尘界讵能迷”一句,既是对世俗纷扰的否定,也是对自己心灵纯净的肯定。诗人利用“榆景偶多暇,禅林时一栖”来展现寺庙生活的闲适与精神的寄托。
“钟声风断续,树影月高低”描绘了夜晚寺庙特有的景象,钟声随风时断时续,月光下树影摇曳不定,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最后,“万有皆虚寂,晴窗闻晓鸡”将思绪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万物在诗人眼中皆为虚无,唯有内心的声音清晰可闻,黎明前的鸡鸣打破了这份宁静,也预示着新一天的开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喧嚣尘世中寻求心灵平静的追求。
家山回首三千里,世乱身危今老矣。
由来客子斗身强,敢弗加餐慎行李。
闽中此地称多贤,招我作邻密且迩。
二子人物夙所慕,倾盖忘形到汝尔。
刘郎能事出世家,胜韵那知集于此。
人生多计才狙公,朝暮不离三四中。
我今一食日还并,士也乃有如此穷。
爱酒犹能致山简,清谈兼喜对王戎。
异时掉臂五侯门,解纷堪作滑稽雄。
如今流落百无用,夜起捋须问苍穹。
白发萧萧不胜理,客舍灯花虚作喜。
怜君咳唾是珠玑,照眼陆离光棐几。
惜不当年夺绣袍,枉著词锋誇孟劳。
遣我黎明拥吟鼻,寒蝉抱叶空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