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虽不照,馨香要自丰。
有怨生幽地,无由逐远风。
日月虽不照,馨香要自丰。
有怨生幽地,无由逐远风。
这首诗《假作幽兰诗》是唐代文学家上官仪所作,虽未直接提及,但其风格与时代背景相符。诗中以“假作幽兰”为题,借兰花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幽怨与无奈。
首句“日月虽不照”,以日月象征光明与正道,暗示自己身处黑暗,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与认可。兰花虽生长在幽暗之地,却依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这象征着即使环境恶劣,内心的美好品质也不会消减。
“馨香要自丰”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兰花内在的丰富与美好,即使无人欣赏,其香气也自会充盈四周,展现出一种独立而坚韧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有怨生幽地”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困境,心中却充满了不平与怨言,这种情感源自于对自身才华与价值被埋没的不满。“无由逐远风”则暗示了诗人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与赏识,却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只能将这份期待寄托于虚无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兰花在幽暗之地仍能散发香气的景象,寓意了诗人即便身处逆境,依然坚守自我,追求内心世界的纯净与美好。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现实不公的感慨与无奈,以及对理想与自由的向往。
蓬莱几万里,乘风丽炎洲。
廓落蟠大洞,培嵝辟浮邱。
浮邱故是神仙宅,烧铅炼汞馀真迹。
何年井上献珊瑚,此日峰前留剑舄。
朱明门户郁重开,中天积翠列亭台。
共睹丹青传俨雅,恍如仙驭复徘徊。
嵩阳玄鹤翔穹昊,勾漏丹砂还却老。
词客相将赋紫烟,高人延伫荐瑶草。
子晋吹笙去不还,碧桃明月满空山。
云路相逢应大噱,沧桑几度阅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