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函双斛,就偷他一片,碧天无迹。
巧匠琢成山骨瘦,恰好紫藤安置。
小泡浮花,四围生藓,渐染沙虫腻。
么鬟亲舀,井华亲汲亲洗。
一寸二寸之鱼,于中唼唼,便沧溟万里。
静极夜凉秋更远,收得恒星在底。
半载渝州,一沤书屋,笑我江湖气。
将归何事,断瓢思注春水。
石函双斛,就偷他一片,碧天无迹。
巧匠琢成山骨瘦,恰好紫藤安置。
小泡浮花,四围生藓,渐染沙虫腻。
么鬟亲舀,井华亲汲亲洗。
一寸二寸之鱼,于中唼唼,便沧溟万里。
静极夜凉秋更远,收得恒星在底。
半载渝州,一沤书屋,笑我江湖气。
将归何事,断瓢思注春水。
这首《百字令·石缸》是清代末期诗人赵熙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件石制容器——石函双斛。诗人首先赞叹其精巧,暗示石函如同山骨般瘦削,与紫藤的自然之美相得益彰。接着,他描绘了石缸中的细节,如小泡浮花、四周生藓,以及沙虫的痕迹,显得清新而静谧。
诗人进一步想象鱼儿在其中游动,仿佛将大海的广阔寓于一寸二寸之间,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感。夜晚的静谧和秋意加深了这种宁静,恒星倒映在缸底,寓意着时间的沉淀。诗人回忆起在渝州的生活,曾有一处书屋,感叹自己曾经的江湖气息。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反思,问自己回归后将如何打发时光,似乎有了用断瓢盛接春水的闲适之意,流露出淡泊名利的超脱情怀。整首词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赵熙独特的艺术风格。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