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曾通好,君尊昔托孤。
初闻携一束,俄见赋三都。
皆谓终童隽,安知董相迂。
秃翁老无力,爱助尚区区。
上世曾通好,君尊昔托孤。
初闻携一束,俄见赋三都。
皆谓终童隽,安知董相迂。
秃翁老无力,爱助尚区区。
此诗描绘了一位官员或士族人物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自我能力衰退的情感体验。开首"上世曾通好,君尊昔托孤"表达了对过去荣耀时刻的回忆,那时候可能是家族或个人政治权力达到高峰的时期。"初闻携一束,俄见赋三都"则暗示着从小就展现出非凡才能,很快就在多个方面取得成就。
然而,随后的"皆谓终童隽,安知董相迂"透露出对周围人对自己未来的看法,他们可能认为诗人将一直保持这种才能和地位,而实际上却是时间流逝,一切都在变化。最后两句"秃翁老无力,爱助尚区区"则表现出诗人对自己年老体弱、无法再像过去那样发挥作用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即便如此,对于帮助他人的热情依旧不减。
整首诗通过对比昔日辉煌与今朝衰微,抒发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个人能力有限以及社会地位变化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坚持初心、不忘旧志的情怀。
步出北郭门,荆榛夹路齐。
悲风起白杨,叶落何凄凄。
道逢孤儿卧,肌肤若螬蛴。
伶俜瘦皮骨,却立忘东西。
对我但长跪,气咽不能啼。
自陈无罪过,父惑后娶妻。
夙昔千金爱,慈母娇提携。
高堂倏背弃,妖牝鸣晨鸡。
风波起骨肉,咫尺如秦齐。
终朝拾橡栗,薄暮餐黄齑。
箠笞动盈百,卒岁无领绨。
弃置田野间,冉冉白日低。
昔为掌上珍,今为浊水泥。
千秋履霜辙,永永戒前蹊。
伏牛形胜郁嶙峋,二月风光客兴新。
半岭夕阳惟照雪,千松寒色不知春。
天连山势全雄晋,地转河流远界秦。
寄语关中几游宦,虞卿秪是著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