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僻玄冬昼掩扃,山僧长诵法华经。
碑传晋代苔空没,界入弥天草自灵。
幡影近从孤塔动,钟声还就上方听。
乘酣共倚菩提树,岁久霜残尚带青。
地僻玄冬昼掩扃,山僧长诵法华经。
碑传晋代苔空没,界入弥天草自灵。
幡影近从孤塔动,钟声还就上方听。
乘酣共倚菩提树,岁久霜残尚带青。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诗人访问诃林寺净隐禅房的情景。首句“地僻玄冬昼掩扃”点出寺庙所在之地偏僻,冬日里白昼短暂,门户紧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接着,“山僧长诵法华经”描绘了僧侣们在佛经的诵读中寻求心灵的平静与解脱的画面。
“碑传晋代苔空没”一句通过古老的碑文和蔓延的青苔,暗示了寺庙历史悠久,岁月沧桑。而“界入弥天草自灵”则以自然界的生命力反衬出佛法的深远与不灭。“幡影近从孤塔动,钟声还就上方听”两句,通过动态的幡影和钟声,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庄严与神秘,同时也表现了自然与佛法的和谐共生。
最后,“乘酣共倚菩提树,岁久霜残尚带青”以诗人与僧侣共同倚靠菩提树的场景结束,表达了对佛法长久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与精神世界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冬寺庙的宁静之美,以及佛法与自然的深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