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神若仙,似兰同雪。乐戒于极,胡不知辍。
只欲更缀上落花,恨不能把住明月。
太山肉尽,东海酒竭。佳人醉唱,敲玉钗折。
宁知耘田车水翁,日日日灸背欲裂。
如神若仙,似兰同雪。乐戒于极,胡不知辍。
只欲更缀上落花,恨不能把住明月。
太山肉尽,东海酒竭。佳人醉唱,敲玉钗折。
宁知耘田车水翁,日日日灸背欲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名为《富贵曲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豪华生活的向往和无奈,以及对于平民百姓辛勤劳作的同情。
“如神若仙,似兰同雪。” 这两句用来形容贵族或富人的生活,如同神仙般超脱凡尘,他们的美貌与洁白之物相比。这种描写手法常见于古代诗词中,用以赞颂达官贵人。
“乐戒于极,胡不知辍。” 表示他们沉迷于极致的享乐之中,却不知道何时会走向毁灭。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可能带来的危险有所预感。
“只欲更缀上落花,恨不能把住明月。”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于无法捕捉永恒之物(如月亮)的无奈。这两句流露出一丝哀愁和对生命易逝的感慨。
“太山肉尽,东海酒竭。” 描述了一场宴席上的奢侈与耗竭,太山之肉、东海之酒皆已用尽,形象地展示了富贵生活的奢华无度。
“佳人醉唱,敲玉钗折。”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在宴会中饮酒歌唱,情不自禁间敲响了她的玉钗,使其断裂。这既是对场景的生动刻画,也反映出贵族生活中的放纵与奢侈。
最后,“宁知耘田车水翁,日日日灸背欲裂。” 这两句则转换了视角,从贵族的豪华宴席转向普通农民的辛勤劳作。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出对那些在烈日下耕田、挑水的农夫深切的同情之情,他们的背部因为长时间曝晒而变得像要裂开一样。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唐代豪贵生活的奢侈与享乐,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普通百姓辛勤劳作命运的深刻同情。
千年壁画伊谁始,观者但言吴道子。
即觉万仞跃空间,敛神对之尺有咫。
奔势疑将裂壁飞,夜夜殷涛撼双耳。
落月斜窥冷欲翻,俄听霜钟曙初起。
天女时披无缝衣,抱香独自愁沾履。
连云城阙早风烟,黄河故道久迁徙。
有唐以后历物多,终朝如在簸淘里。
眼看长川去不回,澹澹一杯来何已。
乞取孱驱在,形魂相见初。
转觉无系著,哀至不能纾。
何以息诸妄,一梦且蘧蘧。
空隙度微月,光影本来虚。
再须拾爪发,重与整簪裾。
见人肃拜跪,裹头对诗书。
视息苟未免,吾敢厌囚拘。
邈兹千古意,流叹在居诸。
居诸我不违,过此将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