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诏出明光,飞轩陟太行。
玉墀分近侍,虎绶给新章。
笳吹喧行陌,旌旗卷夜霜。
雁归汾水绿,城压代云黄。
土屋春风峭,毡裘牧骑狂。
关山宁久驻,剩宴柳溪傍。
捧诏出明光,飞轩陟太行。
玉墀分近侍,虎绶给新章。
笳吹喧行陌,旌旗卷夜霜。
雁归汾水绿,城压代云黄。
土屋春风峭,毡裘牧骑狂。
关山宁久驻,剩宴柳溪傍。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季父知并州》,描绘了季父(可能是指诗人的叔父或伯父)接受朝廷任命,前往并州任职的场景。首联"捧诏出明光,飞轩陟太行",以壮丽的景象开篇,写季父手捧圣旨离开京城,乘坐华丽的马车翻越太行山,显示出使命的庄重和旅程的艰辛。
"玉墀分近侍,虎绶给新章",进一步描述了季父在宫廷中受到的礼遇,被分配为皇帝身边的近侍,并获得新的官职象征——虎绶,寓意权力与荣耀。
"笳吹喧行陌,旌旗卷夜霜",通过军乐声和旌旗在寒夜中的画面,渲染出行进队伍的威严和旅途的肃穆。
"雁归汾水绿,城压代云黄",运用自然景色的变化,暗示季节更迭,同时描绘了并州的地理风貌,雁南飞,汾水碧绿,古城坐落在黄土高原之上。
"土屋春风峭,毡裘牧骑狂",展现了并州边塞的粗犷风情,即使是简陋的土屋也抵挡不住春风吹拂,而游牧民族的骑兵则显得豪放不羁。
最后两句"关山宁久驻,剩宴柳溪傍",表达了对季父此行的期待,希望他在忙碌的公务之余,能在柳溪边稍作停留,享受片刻的宁静与闲暇。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出仕的场景,既有朝廷的庄严,又有边塞的粗犷,展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深情祝福和对边疆生活的独特理解。
清晨待漏独徘徊,霄汉悬心不易裁。
阁老深严归翰苑,夕郎威望拜霜台。
青绫对覆蓬壶晚,赤棒前驱道路开。
犹有西垣厅记在,莫忘同草紫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