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头红上三竿日,烟际青来数点峰。
桑柘熟时鸠唤雨,麦花黄后燕翻风。
云头红上三竿日,烟际青来数点峰。
桑柘熟时鸠唤雨,麦花黄后燕翻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暮春景象,通过鲜明的对比色彩和生动的动态画面,展现了自然界在春末时节的丰富生命力。
"云头红上三竿日"一句,运用了典型的中国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将天空中的浮动白云比喻为红色的云朵,覆盖着太阳,使得太阳看起来像是悬挂在三竿高的位置。这不仅描绘出春日暖阳的景致,也隐含了时间流转和季节更迭的意境。
"烟际青来数点峰"一句,则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远处山峦的轮廓。烟气缥缈,山峰在春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新。这两句共同构建了一个开阔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桑柘熟时鸠唤雨"一句,转入了微妙的情感描写。这里的“桑柘”指的是桑树和柘枝,它们在春末成熟之际,与“鸠唤雨”相呼应,表现出自然界中生命力旺盛的同时,也有着即将到来的季节变迁带来的细微忧郁。
"麦花黄后燕翻风"一句,以麦花飘香之后燕子的飞舞形象,传达了春末夏初时节转换中生命活力四射的景象。燕子在空中翻飞,与“风”相结合,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寓意着季节更替带来的新的开始。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色彩对比和生动的动态描写,展现了暮春时节的丰富情感和生机。每一句都巧妙地勾勒出了自然界在这个时节中的独特美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生命循环和季节更迭的深刻感悟。
此腹元空洞。少年时、诸公过矣,上天吹送。
老大被他禁害杀,身与浮名孰重。
这鼓笛、休休拈弄。
彩笔掷还残锦去,愿今生、来世无妖梦。
且饭犊,莫吞凤。新来喑哑如翁仲。
羡王郎、骖鸾缥缈,玉箫吹动。
应笑夔州村里女,灸面生愁进奉。
要绝代、倾城安用。
今古何人知此理,有吾家、酒德先生颂。
三万卷,漫充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