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知几曲,深处有楼台。
树杪江帆去,门前潮水来。
温风丹荔熟,明月素馨开。
童稚歌连袂,桥南浴始回。
清溪知几曲,深处有楼台。
树杪江帆去,门前潮水来。
温风丹荔熟,明月素馨开。
童稚歌连袂,桥南浴始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江南水乡画卷。诗人以“清溪知几曲”开篇,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蜿蜒曲折、水流清澈的自然景观之中。随后,“深处有楼台”一句,笔锋一转,将画面从自然过渡到人文,暗示了此处不仅有山水之美,更有建筑之雅。
“树杪江帆去,门前潮水来”两句,动静结合,展现了水乡特有的动态美。高高的树梢上,偶尔可见江面驶过的帆船,而门前则是潮水不断涌来的景象,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体现了水乡生活的节奏与韵律。
“温风丹荔熟,明月素馨开”则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和季节感。夏日的微风中,成熟的荔枝挂满枝头,皎洁的月光下,素馨花竞相开放,香气四溢,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最后,“童稚歌连袂,桥南浴始回”描绘了一幅儿童欢歌、嬉戏的画面,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对比,增添了生活气息,让人感受到水乡人民的淳朴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生活场景的展现,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哀哀孤飞禽,声鸣何悲酸。
含情若有诉,口讷无由宣。
瞻云忆旧侣,悠悠隔山川。
勿言异类微,聚散同悲欢。
零霜解叠翼,错綵销文翰。
殒身未足辞,失意诚可怜。
群飞尽投林,凌空独翩翩。
岂无栖巢枝,托迹常不安。
啄食朝竞场,流饮暮争源。
鸣弦应机发,薄命当其先。
长翮易奋飞,穷途少周旋。
风云肯借便,一举谁能攀。
华栋一何丽,移下小壶天。
几多曲房新户,缥缈似当年。
曾是使君风度,元有胸中丘壑,六月竹风寒。
一洗筝笛耳,歌舞粲筵间。坐中客,醒复醉,听无眠。
已回归梦,犹复袅袅记清圆。
尚想饮中仙子,来处馀香飘坐,胜韵此双全。
为寄月华语,难与并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