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如玉案自为名,卓立天然刻画成。
白昼浮岚浓且淡,高秋叠翠雨还晴。
阴连太华千寻秀,影浸滇池万顷清。
杖策何当凌绝顶,滇南一览掌中平。
山如玉案自为名,卓立天然刻画成。
白昼浮岚浓且淡,高秋叠翠雨还晴。
阴连太华千寻秀,影浸滇池万顷清。
杖策何当凌绝顶,滇南一览掌中平。
这首明代僧机所作的《滇阳六景(其三)玉案晴岚》诗,以“玉案”为题,描绘了云南昆明市郊的一处自然景观——玉案山在晴日之下的美丽景象。
首句“山如玉案自为名”,以“玉案”比喻山形之美,形象地表达了玉案山的秀丽与独特。接着,“卓立天然刻画成”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玉案山的自然美,它独立于天地之间,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白昼浮岚浓且淡,高秋叠翠雨还晴”两句,细腻地描绘了玉案山在不同时间下的景色变化。白天时,山间云雾缭绕,或浓或淡,展现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美;到了秋天,山色更加翠绿,雨后的阳光透过云层,使得景色更加清新明亮。
“阴连太华千寻秀,影浸滇池万顷清”则将玉案山与远处的太华山相联系,通过对比,突出了玉案山的秀美和滇池的清澈。同时,山影倒映在滇池之中,更添了几分宁静与和谐。
最后,“杖策何当凌绝顶,滇南一览掌中平”表达了诗人对攀登玉案山顶的愿望,以及站在山顶俯瞰滇南大地的豪情。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案山晴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欣赏。
南飞乌鹊月明中,叹息高枝尚朔风。
执手匆匆同逆旅,论心咄咄但书空。
暮年有地堪投老,久客无文可送穷。
明发襄阳重回首,怜君隐处近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