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兰》
《兰》全文
唐 / 无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0)
注释
兰色:指兰花的蓝色。
结春光:凝聚、留住春天的美丽景色。
氛氲:形容香气浓郁、弥漫的样子。
众芳:众多的花卉。
过门:经过门口。
阶露叶:台阶上的叶子上挂着露珠。
寻泽:寻找有水的地方,这里指水边。
径连香:小路上连续不断的花香。
畹:古代地积单位,这里泛指花田。
静风:平静的风。
吹乱:吹得花枝摇曳。
亭秋雨:秋雨中的亭子。
灵均:屈原的字,这里指屈原。
采撷:采摘。
纫佩:编织成佩饰。
荷裳:荷花图案的衣裳,比喻高洁的服饰。
翻译
兰花的蓝色系住春天的美景,朦胧的香气掩盖了众多花卉。
走过门前石阶旁露珠点缀的绿叶,寻找水边小路时连绵不绝的是花香。
花田静谧中风儿吹得花枝轻乱,亭子在秋雨中显得更加悠长。
屈原昔日曾采摘此花,将其编织成佩饰挂在荷花衣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兰花的清雅与独特之美。"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写出了兰花在春日阳光下的鲜明颜色,它以自己的淡雅气质掩盖了其他花卉的香气。这是对兰花外在之美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兰花独特品格的欣赏。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则是从动态和环境角度描写兰花。兰花生长于湿润的环境中,即使是在门前的小水塘边,也能散发出淡雅的香气。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兰花的美,而且突出了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场秋天的小雨过后,兰花在微风中的摇曳,以及雨水给予它们的滋润。"畹静"指的是兰花生长的地方安静无声,而"风吹乱"则是兰花在风中轻轻摇动的景象。"亭秋雨引长"则形容了雨后兰花更加鲜活,仿佛被雨水滋养得更为繁盛。

最后两句"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是对历史上的一个典故进行引用,增强了诗的意境。这里的"灵均"指的是古代楚国的神农架,传说中他曾在江边采撷兰草。"纫佩挂荷裳"则是在形容兰花被用作装饰之物,挂于衣带或冠冕上,表达了兰花不仅是自然美,也能成为文化和审美的象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花外观、生长环境及与古代文化联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种植物的深刻情感以及它在文学中独特的地位。

作者介绍

无可
朝代:唐   籍贯:范阳(今河北涿州)

无可,唐代诗僧,俗姓贾,范阳(今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无可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猜你喜欢

句·其一

只应唤作小西湖。

(0)

忆越州·其二

越上湖山何绝奇,昔闻寻胜宁遐遗。

烟波无忆旧吟醉,方是致君尧舜时。

(0)

用前韵寄洪驹父·其二

江山霜落木,千里一身归。

去国怜张翰,回舟为陆机。

烟林无际远,寒叶有声飞。

何必少陵老,悲伤未拂衣。

(0)

远出乍归

五旬行李经吴越,四月风光正惠夷。

绿水悠悠晴脉脉,青条总总实离离。

飞来何处双黄蝶,叫彻他山一子规。

却把闲身成倦客,关心书几昼长时。

(0)

吾兄文夫宦游天台余将官于江左不胜感离之情用韦苏州那知风雨夜复此对床眠为韵作十诗以寄·其五

雨叶收馀音,寒虫怨遥夜。

向来十年灯,致论秦屡借。

白头错料事,抱璞睎世价。

出门已绝倒,一字不堪藉。

(0)

阙下言怀上执政·其二

早有虚名达九重,宦途流落渐龙钟。

散为郎吏同元稹,羞见都人看李邕。

旧日谬吟红药树,新朝曾献皂囊封。

犹期少报君恩了,归卧山村作老农。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