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关遗址依稀在,涧水东流日夜声。
世代有兴还有废,英雄埋骨不埋名。
终童何事将繻弃,令尹犹能望气迎。
四海车书今一统,漫劳行客候鸡鸣。
函关遗址依稀在,涧水东流日夜声。
世代有兴还有废,英雄埋骨不埋名。
终童何事将繻弃,令尹犹能望气迎。
四海车书今一统,漫劳行客候鸡鸣。
这首《过函谷关》由明代诗人杨旦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变迁与英雄气节的深沉思考。
首句“函关遗址依稀在”,以“函关”这一历史遗迹作为起点,暗示了过往的辉煌与现今的沧桑。次句“涧水东流日夜声”,以涧水的永恒流动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不息,形成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
接着,“世代有兴还有废,英雄埋骨不埋名”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历史更迭、英雄事迹永存的感慨。英雄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精神与功绩却如同星辰般照亮后世,永不磨灭。
“终童何事将繻弃,令尹犹能望气迎”两句,通过典故的运用,进一步深化了对英雄与历史的思考。终童弃繻之事,象征着英雄的决绝与牺牲;令尹望气迎宾,则体现了对英雄的敬仰与期待。这两句对比鲜明,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当下行为的反思。
最后,“四海车书今一统,漫劳行客候鸡鸣”两句,以国家统一的宏大背景收束全诗,表达了对和平与统一的向往。同时,也提醒人们,即使在和平年代,也不应忘记历史的教训,保持警醒,正如行客不应忽视清晨的鸡鸣一样。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和平与个人责任的深刻理解,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启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