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菩萨蛮·其二梦白衣妇人歌词》
《菩萨蛮·其二梦白衣妇人歌词》全文
唐 / 卢绛   形式: 词  词牌: 菩萨蛮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

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

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

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寒。

(0)
注释
玉京:指繁华的京城。
萧索:冷落, 萧条。
画檐:有绘画装饰的屋檐。
鹊起:喜鹊飞起。
欹枕:斜倚着枕头。
残梦:破碎的梦,未做完的梦。
背灯:背着灯光。
暗泣:悄悄地哭泣。
甚处:何处,哪里。
砧声:捣衣石的声音,常用来象征离愁。
眉黛:古代女子画的眉毛,形容眉毛如黛色小山。
攒:聚集,皱在一起。
芭蕉:一种植物,此处可能借以表达愁绪。
暮寒:傍晚的寒气。
翻译
繁华的京城秋天显得萧条冷落,画梁上的喜鹊飞起,梧桐叶飘落。
斜倚枕头默默无语,月光下我独自进入梦乡。
背着灯光暗暗哭泣,不知何处的捣衣声急促。
眉毛如小山般紧皱,芭蕉在傍晚的寒气中生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萧索的境遇,环境静谧而又带有几分凄凉。"玉京人去秋萧索"一句,设定了整体氛围,玉京指代古都长安,这里的“人去”意味着寂寞和空旷,而“秋萧索”则是对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接着"画檐鹊起梧桐落",这里的“画檐”指的是精美的屋檐,"鹊起"意味着鸟儿在檐上叫唤,而"梧桐落"则是秋天枫叶纷飞的景象。这两句交织出一种物候更迭、生命轮回的意境。

"欹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一段,是诗人对夜晚的描写。"欹枕"指的是半躺的姿势,而"悄无言"则是心中万千思绪却又说不出口,只能在月光下与那些未了的心愿和尚未醒转的梦境相伴。

诗歌继续展开,"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这里“背灯”意味着避开灯火,独自啜泣,而“砧声急”则是远处传来的急促的声音,与前文的寂静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寒"。"眉黛"形容眉毛细致,如同画上的细线,而“小山攒”则是眉头紧蹙成一团,显示出内心的忧虑和痛苦。而“芭蕉生暮寒”则是在描绘一种随着夜色加深而来的萧索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情感和梦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这种将内心情感与外界景物交织在一起的表现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技巧。

作者介绍

卢绛
朝代:唐

卢绛(891年~975年),字晋卿,南昌(今属江西)人,一作宜春(今属江西)人。举进士不中,为吉州回运务计吏,以盗库金事觉,亡去。后诣(南唐)枢密使陈乔,用为本院承旨,授沿江巡检,习水战,以善战闻,拜上柱国。及宋师伐南唐,以绛为凌波都虞候、沿江都郡署,守秦淮水栅,战屡胜。出援润州,授昭武军节度留后。旋为宣州节度使。金陵城陷,诸郡皆下,绛独不降。宋太祖遣人招之,遂降。授冀州团练副使。开宝八年被斩。马令《南唐书》卷二二、陆游《南唐书》卷一四有传。
猜你喜欢

为杨子常题文水画吴中山水·其一虎丘

身到山中几十回,山之面目求全开。

如今山外看山里,始觉玲珑破碎来。

(0)

别语·其二

但许重来不恨迟,闺房仪注已详知。

君家自惯迎桃叶,妾嫁何辞待牧之。

杂坐不欢逃客酒,闲时无事背郎诗。

风暖欲脱心虽久,拼为同心耐几时。

(0)

同阿大野臣斋中夜集围炉三首·其二

芗泽微闻履屧交,羁怀顿为减牢骚。

难辞腕藕擎犀斝,喜见唇樱染麝毫。

醉客任嘲髯似戟,愁予逆送眼如刀。

狂心于此何能已?帘外琼铺尺许高。

(0)

无题八首·其一

未见思量乍见羞,烛前低颈暗回眸。

难藏靥晕依微笑,已露眉湾黯澹愁。

把酒预悲三月别,著衣难慰五更留。

心知坐绣垂帘处,每过楼前一举头。

(0)

题巾赠别·其二

持觞何日觑横波。

情知此别三年远,欲乞题书半幅罗。

(0)

沈郎索赠·其一

琴理幽玄奕旨微,风流多艺沈元机。

红裈锦带清言去,散髻斜簪薄醉归。

石黛妾教呵冻笔,金彄婢与瀹春旗。

歌儿度亲裁尽曲,按到关情色已飞。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