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照三千与大千,亏盈无改静娟娟。
欲攓帘已半钩挂,不藉架常一镜悬。
滴博?军方闭垒,朱明清夜漫开船。
洗兵伫待靖遐壤,冷露无声奏凯旋。
遍照三千与大千,亏盈无改静娟娟。
欲攓帘已半钩挂,不藉架常一镜悬。
滴博?军方闭垒,朱明清夜漫开船。
洗兵伫待靖遐壤,冷露无声奏凯旋。
这首诗描绘了月光洒满大地的宁静与祥和之景。诗人以“遍照三千与大千”开篇,将月光比作能照亮整个宇宙的光辉,展现出月光的普照与浩瀚。接着,“亏盈无改静娟娟”一句,巧妙地运用月亮的盈缺变化来象征自然界的永恒循环,同时强调了月光的静美与不变。
“欲攓帘已半钩挂,不藉架常一镜悬”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透过窗帘的景象,仿佛是悬挂着的一枚银镜,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这里不仅展现了月光的柔和与优雅,也暗示了月光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滴博?军方闭垒,朱明清夜漫开船”则进一步扩展了月光的意象,将其与军事行动联系起来,暗示在月光的照耀下,即使是在夜晚,军队也能保持警惕,行动有序。这里的“闭垒”与“开船”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月光下的不同场景和氛围。
最后,“洗兵伫待靖遐壤,冷露无声奏凯旋”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胜利的期待。诗句中的“洗兵”象征着战争的结束,而“靖遐壤”则意味着远方的安宁。同时,通过“冷露无声奏凯旋”的比喻,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相融合,赋予了月光更深层次的意义,即它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和平与胜利的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月光之美及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和谐、安宁和胜利的向往。
寒威凛冬季,木落风凄紧。
束装适京国,夜漏短无准。
父母送临河,肫复辞难罄。
首言慎起居,次言远驰骋。
得既勿满盈,失亦戒孤愤。
努力崇正轨,缁尘发深警。
长年动兰桡,瞻顾两未忍。
俯首别泪滋,回汀更引领。
细雨棹横塘,庐舍去隐隐。
铭心宝训言,守身日三省。
虎头岩,牛口谷,山农斤斧入林木。
取材为炭充官屋,命与豺虎争反覆。
里胥坐门催军粟,箕敛斗会麦千斛,鸠声未已索食肉。
终岁许许,不宁邦族,入门手足成皲瘃。
皲瘃不足惜,担负入县,诘旦归来庤刍菽。
老者谷死少者哭,为问哭者何所欲?
愿地勿生山,山勿生木,不然宁葬豺虎腹。
羡彼鳏寡与孤独,一身委壑,心无系属。
凄凄者风,胡不自东,不自南,不自北,吹我井上双梧桐。
梧桐昨夜飘孤叶,夫婿从军入穷发。
两地相思不相见,愁云共掩关山月。
飞鸿不我顾,海燕辞巢去。
空房蟋蟀鸣,长夜漫漫谁与语?
缄情含泪向天诉,苍苍无云复无雨,西有牵牛东织女。
高峰入青冥,中断忽云树。
屏风九叠间,飞泉半空注。
奔腾过万山,至此陡欲住。
憧赫侔雷霆,一旦失凭怒。
有似千古愤,投入静者虑。
两崖青翠映,空色交相寓。
淡淡与天空,冥冥写秋素。
窈窕散馀波,疑作江汉雨。
幽光留人心,不觉白日暮。
皎月上澄潭,此身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