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虽年少,闻名似白头。
玄谈穷释旨,清思掩诗流。
果落痕生砌,松高影上楼。
坛场在三殿,应召入焚修。
见面虽年少,闻名似白头。
玄谈穷释旨,清思掩诗流。
果落痕生砌,松高影上楼。
坛场在三殿,应召入焚修。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蠙的作品,名为《赠闻一上人》。从内容来看,诗中表现了对佛学僧侣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高深佛理和修行境界的赞美。
"见面虽年少,闻名似白头。" 这两句表达的是虽然与闻一上人初次见面时年纪尚轻,但听闻其名声却如同见到了一位长者一般,让人感觉到一种由衷的敬意。这反映了诗人对闻一上人的崇高威望和精神修为的认可。
"玄谈穷释旨,清思掩诗流。" 这两句描绘的是闻一上人在佛法上的深邃见解,他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述佛理,同时他的思想清晰,如同泉水般清澈,使得诗人的思维也被激发,仿佛诗意在心中流淌。
"果落痕生砌,松高影上楼。"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禅境和自然景象的交融。在这静谧的环境中,落叶成堆,石阶上生长着苔藓,而高耸的松树投下了清晰的影子于楼阁。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象征着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
"坛场在三殿,应召入焚修。" 这两句则表达的是闻一上人所处的佛教修行环境——可能是在寺院中的某个特定的修行场所(如法堂或禅堂等)。诗中提到“应召”意味着当被邀请时,他便会进入这个地方进行焚香礼佛、冥想静修。
整首诗通过对闻一上人的赞誉,展现了诗人对于佛学僧侣的敬仰以及他们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化中佛教与文学相互交融的一种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