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惮名山远,来从太史游。
客兼群谢会,人羡李膺舟。
水色摇残日,蝉声剩晚秋。
滔滔江上意,箫鼓在中流。
不惮名山远,来从太史游。
客兼群谢会,人羡李膺舟。
水色摇残日,蝉声剩晚秋。
滔滔江上意,箫鼓在中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前往西樵山的旅程,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友人的深情。首句“不惮名山远,来从太史游”表达了诗人不畏路途遥远,特意前来探访名山的坚定决心,同时也暗含着对古代太史的敬仰之情。接着,“客兼群谢会,人羡李膺舟”两句,既展现了诗人与众多友人相聚的喜悦,又以李膺的典故,暗示了这次聚会的高雅与尊贵。
“水色摇残日,蝉声剩晚秋”描绘了一幅夕阳映照下的水面波光粼粼,晚秋时节蝉鸣悠长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最后,“滔滔江上意,箫鼓在中流”则以江水的奔腾不息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激荡,而“箫鼓在中流”则进一步渲染了聚会的热烈气氛,仿佛整个江面都充满了欢声笑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典故运用,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螺川东去水冥冥,落日乌啼宰树青。
三径就荒陶令老,众人皆醉屈原醒。
锦袍仙去空怀李,华表归来或姓丁。
遗墨尚存封禅稿,高风谁筑聘君亭。
如公我亦悲先哲,有子天教得宁馨。
百世幽光应不泯,草堂长近少微星。
碧云团盖凝瑶光,龙汉五气浮苍苍。
绛宫参差十二级,鹤背高寒露华湿。
白榆历历东井傍,帝子夜织天文章。
河西牵牛不服箱,灵鹊影断秋无梁。
一水盈盈河汉长,白河云片龙鳞光。
六符夜明七斗芒,天门无阶不可度。
梦蹋玉虹朝紫皇,三更露落黄姑渚。
鸾背吹笙载秦女,东方神人呼赤龙,彷佛觚棱绛霞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