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指绝思惟,唤出婵娟三昧。
双锁金针谁会,笑拖泥裙带。
乍拈仍放合欢花,一段风流在。
击竹声前粉碎,学香严下拜。
弹指绝思惟,唤出婵娟三昧。
双锁金针谁会,笑拖泥裙带。
乍拈仍放合欢花,一段风流在。
击竹声前粉碎,学香严下拜。
这首《好事近》由清代词人顾贞观所作,其风格独特,情感细腻,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禅意与风雅。
“弹指绝思惟”,开篇即以“弹指”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瞬间的决断与超越,暗示着心灵的解脱与自由。“唤出婵娟三昧”,婵娟在此处比喻为美好的事物或女性,三昧则为佛教术语,意指定力或智慧,此处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一种通过内心修炼,召唤出美好与和谐的状态。
“双锁金针谁会”,“双锁金针”可能是指某种技艺或秘密,而“谁会”则表达了对理解者的一种期待与疑问,暗示了这种技艺或秘密的高深与独特性。此句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神秘色彩,激发读者的想象与思考。
“笑拖泥裙带”,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描绘了一种自在洒脱的生活态度,与前文的禅意形成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与热爱。
“乍拈仍放合欢花,一段风流在”,“乍拈”与“仍放”之间,体现了动作的连贯与自然,合欢花在此象征着爱情与和谐,而“一段风流在”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情感的珍视与向往。
“击竹声前粉碎,学香严下拜”,“击竹声前粉碎”可能寓意着某种精神上的突破或顿悟,而“学香严下拜”则是对高僧香严的尊敬与学习,整个句子传达出一种向内探索、向外求知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好事近》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与动作,构建了一个既超脱又充满生活情趣的世界,展现了作者对于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