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家胜景瞰平川,雾重岚深马不前。
宛转数声花外鸟,往来几叶渡头船。
青山远隔红尘路,碧殿深笼绿树烟。
闻道此中堪遁迹,肯容一榻学逃禅。
僧家胜景瞰平川,雾重岚深马不前。
宛转数声花外鸟,往来几叶渡头船。
青山远隔红尘路,碧殿深笼绿树烟。
闻道此中堪遁迹,肯容一榻学逃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所居之地的幽静与美丽。开篇"僧家胜景瞰平川,雾重岚深马不前"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稍显神秘的画面:僧人的居所位于高处,可以俯瞰宽广的平原,但周围却被浓雾和层叠的山岭所笼罩,连马儿也不敢前行,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超然境界。
接下来的"宛转数声花外鸟,往来几叶渡头船"两句,则通过对自然声音和动静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僧人所处环境的生机与活力。宛转的鸟鸣和偶尔出现的小船,共同构建了一种恬淡而自在的生活氛围。
"青山远隔红尘路,碧殿深笼绿树烟"两句,更进一步强化了僧人居所与世俗世界的隔绝。这里的"青山"和"碧殿"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也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寄托。而"红尘路"则明显地对应着喧嚣而繁杂的人间。
最后,"闻道此中堪遁迹,肯容一榻学逃禅"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净土的向往和追求。这里的"堪遁迹"暗示着僧人的隐逸生活,而"肯容一榻"则显示出诗人渴望在此安顿身心,以学习禅宗为己任。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僧人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理想境界。诗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清新的意境,与读者共同分享了一份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