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优登春台,歌舞眩儿童。
儿童观剧亦何乐,但爱官人乌帽穿袍红。
世人看画亦论诗,何异村童看剧短识知。
白描高手屏不爱,惟爱十斛涂胭脂。
西涧作画如作诗,沈吟取格每逾时。
忽然有得快落笔,雨叶风枝随手为。
劝君伸纸弗高格,多画牡丹多著色。
商彝周鼎弃沟渠,吴门药制宣炉百金直。
我今颓唐百不惜,胡琴碎市亦何益。
望君画贵多直钱,分我润笔沽酒吃。
村优登春台,歌舞眩儿童。
儿童观剧亦何乐,但爱官人乌帽穿袍红。
世人看画亦论诗,何异村童看剧短识知。
白描高手屏不爱,惟爱十斛涂胭脂。
西涧作画如作诗,沈吟取格每逾时。
忽然有得快落笔,雨叶风枝随手为。
劝君伸纸弗高格,多画牡丹多著色。
商彝周鼎弃沟渠,吴门药制宣炉百金直。
我今颓唐百不惜,胡琴碎市亦何益。
望君画贵多直钱,分我润笔沽酒吃。
这首清代诗人钱世锡的《看西涧作画戏作长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场景。诗人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村中优伶在春台上表演歌舞,他们的鲜艳服饰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反映出儿童对华丽外表的喜爱。诗人接着以对比的手法,指出世人欣赏艺术作品时也有类似孩童的好奇和浅薄,他们更倾向于色彩艳丽的作品。
诗人赞赏画家西涧的技艺,他作画如同作诗,深思熟虑后才下笔,作品自然流畅。然而,诗人建议画家不必追求过于高雅的形式,而应多画如牡丹般富丽的题材,并大胆着色。他以商彝周鼎被弃置和吴地名器价值高昂为例,暗示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应仅限于表面的华丽,而是要有深厚内涵。
诗人自我调侃,表示自己虽颓废但不拘小节,即使胡琴碎裂也无足轻重,他更看重的是艺术作品能带来的实际乐趣,如换取美酒。最后,诗人希望画家的作品能带来实实在在的价值,分给他一些润笔之资,以便买酒畅饮。
整首诗语言通俗易懂,通过日常场景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态度,既有对艺术的欣赏,又有对世俗观念的反思。
积雪閟穷巷,天寒四岑寂。
常时能来人,今兹亦绝迹。
探囊理文书,卷轴浩堆积。
岁序往不留,其人或成昔。
忽如二三子,共此笑言适。
我游皆可人,回也实莫逆。
诗句何轩轩,有若风中翼。
使我多闻知,令我手不释。
闻君不作官,作官固无益。
由来全生士,不以时世激。
请问紫芝翁,宁知五鼎食。
开门望四野,天地漫无隙。
老鹰冻不飞,何由寄消息。
抱书南窗下,日午天光亮。
阴阴夏木长,翙翙巢禽鬯。
因之省疏慢,亦喜就閒旷。
散帙寄忘怀,曲肱从所尚。
临文眩今古,抚事杂欢怅。
劳形竟何为,有心得非妄。
释卷忽自娱,收视已神放。
远从华胥游,却立钧天上。
万缘倏皆空,至乐了无状。
悲哉俗学徒,头白迷归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