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韦逸人归钟山》
《送韦逸人归钟山》全文
唐 / 郎士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逸人归路远,弟子出山迎。

服药颜犹驻,耽书癖已成。

柴扉多岁月,藜杖见公卿。

更作儒林传,应须载姓名。

(0)
翻译
隐士的归途遥远,弟子们走出山迎接。
服用药物容颜依旧保持,沉迷于读书的习惯已经养成。
简陋的柴门记录了多年的时光,藜杖拄着去见达官贵人。
还要为儒者们的传记增添篇章,应当记载下你的姓名。
注释
逸人:隐士。
归路:归途。
远:遥远。
弟子:学生。
出山:离开隐居地。
迎:迎接。
服药:服用药物。
颜:面容。
犹:仍然。
驻:保持。
耽书:沉迷于读书。
癖已成:习惯已经养成。
柴扉:简陋的柴门。
多岁月:多年时光。
藜杖:藜木手杖。
公卿:达官贵人。
更作:还要编写。
儒林传:儒者的传记。
载:记载。
姓名:名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人物归隐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和学问的向往。开篇“逸人归路远”表明隐者归隐之路遥远,而弟子们却出山迎接,显现出尊师爱生的情感。“服药颜犹驻”可能暗示隐者或弟子中有人懂得医道,通过服食草木来保养身体。紧接着“耽书癖已成”则表明对书籍的喜爱已经成为习惯,这里的“耽”字用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情态。

下片“柴扉多岁月”写的是隐者的居所门户经年累月而显得古旧,“藜杖见公卿”则是说隐者手持藜杖(一种用来行走的辅助工具),与世间官员相遇,显示出隐逸生活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对比。最后两句“更作儒林传,应须载姓名”,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将这类隐者的故事编撰成书,以保留他们的名字和事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隐者生活状态以及对学问的追求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希望记录下这些隐者的故事,将其流传后世。

作者介绍
郎士元

郎士元
朝代:唐   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   生辰: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

郎士元(生卒年不详,一说727年—780年?),字君胄,唐代诗人,中山(今河北定县)人。天宝十五载(756)登进士第。安史之乱中,避难江南。宝应元年(762)补渭南尉,历任拾遗、补阙、校书等职,官至郢州刺史。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称"钱郎"。他们诗名甚盛,当时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之说。
猜你喜欢

赠骆指挥画马

骆将军,貌得天马无比伦。

双瞳焰烁四蹄疾,踏破沙漠千重云。

只今暂向江南去,飞控天衢蹑香雾。

回头北扫边尘空,策勋独对明光宫。

(0)

中秋日答曾仲和

桂花凉露泻涓涓,秋满银盘月正圆。

不是庾公无此兴,祇因病酒妒婵娟。

(0)

从军北征

曾向东窗事六韬,拟将弓马属群豪。

探兵已踏葱河雪,刮寇当挥大食刀。

(0)

北高峰

重寻六桥路,再上北高峰。

俯见海潮立,遥怜秋雨空。

绝壁出危搆,乔林殷暮钟。

披图一怀旧,杖屦何时同。

(0)

清溪采菱图

鉴湖水清越女白,日暮采菱歌正长。

画舫香风移不动,藕花深处看鸳鸯。

(0)

胡生仕中九日载酒

门生载酒来衡宇,野客簪花忆故乡。

酒色才于今岁绿,花枝仍似去年黄。

残山剩水登临厌,短句长歌属和忙。

信是乾坤容晚景,不知风雨过重阳。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