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人归路远,弟子出山迎。
服药颜犹驻,耽书癖已成。
柴扉多岁月,藜杖见公卿。
更作儒林传,应须载姓名。
逸人归路远,弟子出山迎。
服药颜犹驻,耽书癖已成。
柴扉多岁月,藜杖见公卿。
更作儒林传,应须载姓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人物归隐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和学问的向往。开篇“逸人归路远”表明隐者归隐之路遥远,而弟子们却出山迎接,显现出尊师爱生的情感。“服药颜犹驻”可能暗示隐者或弟子中有人懂得医道,通过服食草木来保养身体。紧接着“耽书癖已成”则表明对书籍的喜爱已经成为习惯,这里的“耽”字用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种沉迷其中不可自拔的情态。
下片“柴扉多岁月”写的是隐者的居所门户经年累月而显得古旧,“藜杖见公卿”则是说隐者手持藜杖(一种用来行走的辅助工具),与世间官员相遇,显示出隐逸生活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对比。最后两句“更作儒林传,应须载姓名”,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将这类隐者的故事编撰成书,以保留他们的名字和事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隐者生活状态以及对学问的追求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希望记录下这些隐者的故事,将其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