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辇行西阙,松坛祭仲春。
质仪遵古昔,农事重躬亲。
雅乐依声永,太羹不和醇。
拳拳何所愿,绥我屡丰频。
玉辇行西阙,松坛祭仲春。
质仪遵古昔,农事重躬亲。
雅乐依声永,太羹不和醇。
拳拳何所愿,绥我屡丰频。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春季对神明进行祭祀的庄严仪式,体现了古代帝王对于农业与自然的敬畏之心。首句“玉辇行西阙”,以“玉辇”象征皇帝的尊贵与神圣,行走于西阙,暗示着祭祀活动的重要性和庄重性。接着,“松坛祭仲春”点明了祭祀地点和时节,松坛作为祭坛,增添了自然与神圣的和谐之美,而“仲春”则强调了春季万物复苏、播种希望的时刻。
“质仪遵古昔”,表明了祭祀遵循的传统礼仪,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农事重躬亲”则突出了皇帝亲自参与农事活动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代君主重视农业生产、体恤民情的政治理念。通过“躬亲”二字,展现了君主与民众同甘共苦、共同维护国家繁荣的深厚情感。
“雅乐依声永,太羹不和醇”两句,描绘了祭祀时音乐与饮食的场景。雅乐随着声音悠扬,营造出肃穆而又和谐的氛围;太羹(未加调味的肉汤)虽未经调和,却寓意着纯粹与自然,象征着祭祀的真诚与朴素。这两句不仅展现了祭祀仪式的高雅与庄重,也体现了古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崇尚。
最后,“拳拳何所愿,绥我屡丰频”表达了皇帝的心愿,即希望通过祭祀活动,祈求国家与人民的持续丰收与安宁。这里的“拳拳”形容心意恳切,表达了对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中人与自然、君主与民众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以及对传统礼仪与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