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追随遍蜀西,归来窗月听朝鸡。
相期岁晚林中约,忍见佳城石上题。
锦里人稀烟冉冉,横川路迥草萋萋。
黔南愧我催瓜戍,泪落巴山望欲迷。
书剑追随遍蜀西,归来窗月听朝鸡。
相期岁晚林中约,忍见佳城石上题。
锦里人稀烟冉冉,横川路迥草萋萋。
黔南愧我催瓜戍,泪落巴山望欲迷。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感和对故土的怀念。"书剑追随遍蜀西,归来窗月听朝鸡"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外漂泊时带着书籍与武器(象征文化与力量)四处游历,最终回到家乡,在清晨的月光下聆听鸡鸣之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许孤独的情境。
"相期岁晚林中约,忍见佳城石上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深厚誓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面对现实中的离别时内心的不舍。"锦里人稀烟冉冉,横川路迥草萋萋"两句则描绘了一幅人迹罕至、物是人非的画面,通过"烟冉冉"和"草萋萋"来渲染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黔南愧我催瓜戍,泪落巴山望欲迷"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黔南"指的是古代的黔中地区,即今天的贵州一带,诗人在这里感受到了一种愧疚,是因为自己无法如期返回家乡催促瓜果成熟的田园生活。泪水涟涟,望向巴山(今日的四川与重庆一带),心中充满了迷茫和不舍。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故土以及个人理想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