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王应祥》
《送王应祥》全文
宋 / 李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进取虽狂我不狂,跨鳌今日郑公乡。

未偕西蜀三年计,来访东湖九月霜。

桃李山城漫红白,橘橙峡路看青黄。

修门万里逢严助,剩剖琅玕出锦囊。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wángyìngxiáng
sòng / shí

jìnsuīkuángkuángkuàáojīnzhènggōngxiāng

wèixié西shǔsānniánlái访fǎngdōngjiǔyuèshuāng

táoshānchéngmànhóngbáichéngxiákànqīnghuáng

xiūménwànféngyánzhùshèngpōulánggānchūjǐnnáng

注释
进取虽狂:虽然我有强烈的进取心。
我不狂:但我并不自大。
跨鳌今日郑公乡:今日我来到郑公的故乡。
未偕西蜀三年计:尚未完成在西蜀的三年计划。
来访东湖九月霜:特意在这个九月来到东湖赏霜。
桃李山城漫红白:山城中桃花李花盛开,色彩斑斓。
橘橙峡路看青黄:峡路上橘橙交替呈现青黄两色。
修门万里:遥远的城门。
逢严助:遇见了像严助一样的贤人。
剩剖琅玕:拿出珍贵的琅玕(美玉)。
出锦囊:从锦囊中取出赠送。
翻译
尽管我追求进取心强烈,但并不狂妄,今日我在郑公的故乡有所行动。
还未完成在西蜀的三年规划,我特地前来东湖欣赏九月的秋霜景色。
山城的桃花李花盛开,一片红白,峡路上的橘橙也呈现出青黄交错的景象。
在遥远的城门外,我如严助般遇见了知己,从锦囊中取出珍贵的礼物相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朋友即将启程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期盼。"进取虽狂我不狂"表明诗人对于朋友的积极向上的态度持支持态度,虽然自己并未同行,但心中充满期待。"跨鳌今日郑公乡"则是比喻朋友将要到达的地方,就如同古代圣人郑公曾经光临之地一样。

接下来的"未偕西蜀三年计"和"来访东湖九月霜",表明诗人的朋友在西蜀已经待了三年,而现在又将回到东湖,时间已是九月,天气开始转凉,可以想象到秋意浓厚的景色。这里不仅写出了友人旅途的长久和频繁,也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桃李山城漫红白,橘橙峡路看青黄"则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桃李成熟时节,山城之间盛开着花朵,而在橘橙生长的地方,则可以看到各种绿色,这些生动的颜色反映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去后自己将独自面对的美好风光。

"修门万里逢严助,剩剖琅玕出锦囊"则是表达了朋友在旅途中的帮助和支持。"修门"意味着远行,而"万里逢严助"则是在长途中遇到良友的喜悦之情;"剩剖琅玕出锦囊"则是比喻朋友的智慧和能力,如同打开精美的锦囊一样。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通过对旅途中景物的描绘,诗人传递出一种即使朋友远去,但美好记忆和期待仍旧陪伴着他自己的情感。

作者介绍

李石
朝代:宋

李石。少负才名,既登第,任大学博士,出主石室,就学者如云。蜀学之盛,古今鲜俪。后卒成都,时作山水小笔,风调远俗。卒年七十外。 
猜你喜欢

游庐山山阳七咏 简寂观

山行但觉鸟声殊,渐近神仙简寂居。
门外长溪净客足,山腰苦笋助盘蔬。
乔松定有藏丹处,大石仍存拜斗余。
弟子苍髯年八十,养生世世授遗书。

(0)

次韵子瞻和渊明饮酒二十首

人言性本静,不必林与山。
世虽有此理,知谁非妄言。
自我作归计,於今十余年。
低回轩冕中,此语愧虚传。

(0)

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掖垣初盖斧斤张,栋宇犹闻松桂香。
江海蹔来俱野客,云霄并直愧花堂。
月明似与人烟远,风细微闻禁漏长。
谏草未成眠未稳,始知天上极清凉。
射策当年偶一时,对休夜雨失前期。
庐间还往无多地,梦里追寻亦自疑。
螭墨屡干朝已久,囊封希上出犹迟。
茅薝半破松筠老,归念萧然欲语谁。

(0)

後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

射策当年偶一时,对床夜雨失前期。
庐间还往无多地,梦里追寻亦自疑。
螭墨屡乾朝已久,囊封希上出犹迟。
茅檐半破松筠老,归念萧然欲语谁。

(0)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十日南归马上口占呈同事

南辕初喜去龙庭,入塞犹须阅月行。
汉马亦知归意速,朝旸已作故人迎。
经冬舞雪长相避,屈指新春旋复生。
想见雄州馈生菜,菜盘酪粥任纵横。

(0)

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
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