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得芒鞋步远蹊,双眉曾不向人低。
春来未许邻翁伴,独坐冈头听竹鸡。
办得芒鞋步远蹊,双眉曾不向人低。
春来未许邻翁伴,独坐冈头听竹鸡。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独立高洁的品质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首句“办得芒鞋步远蹊”,以“芒鞋”这一传统农具形象地表现了隐士的朴素生活和远离尘嚣的追求。“步远蹊”则进一步强调了他行走于幽静小径的孤独与自由。这句诗不仅勾勒出隐士的外在形象,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次句“双眉曾不向人低”,通过描写隐士的双眉不轻易示弱,表达了他面对外界不屈不挠、自尊自强的精神风貌。这种不向他人低头的态度,体现了他的独立人格和坚定意志。
第三句“春来未许邻翁伴”,说明了隐士在春天到来时,拒绝了邻人的陪伴,选择独自一人。这一细节凸显了他渴望独处、享受自然之美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世俗交往的疏离感。
最后一句“独坐冈头听竹鸡”,将画面推向高潮。隐士独自坐在山冈之上,倾听竹鸡的啼鸣。这一场景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还象征着隐士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他对简单生活的热爱与满足。通过“听竹鸡”的动作,诗人巧妙地传达了隐士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对自然的深切热爱,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谢公永嘉守,在郡宥无为。
敦赏值令弟,华萼每相携。
跻险既山顿,穷源亦水嬉。
溪名沐鹤是,人睹游龙非。
驾言辍棹际,并影浣纱时。
凌波餐秀色,拾翠逗芳仪。
援琴挑未就,解佩赠犹疑。
高唐侈宋玉,洛浦怅陈思。
抒章但唇动,缔心空目驰。
来同湫风止,去作飘云辞。
停声《三妇艳》,嗣响《二郎回》。
昔我求友生,周郎早投分。
藻缀摅玄思,雄谈发孤愤。
壁立常晏如,崖检若乖性。
落魄怀英风,晤言每袪吝。
岁中从薄游,时复惠芳讯。
谢秩始归田,延益拟开径。
讵意云靡依,忽随露先尽。
登座挥素琴,巡檐度哀磬。
遗令视约终,裂书寄遐殡。
¤
在昔参英寮,俱承明主顾。
被服纷妍姿,彯缨俪芳步。
悲哉游子情,徒以潜郎故。
一为冲飙激,遂使佳期误。
入魏怅无倚,浮湘眷有慕。
扬旌指敝庐,千里同归路。
再闻蟋蟀唱,两见蒹葭露。
耀灵本易倾,驰运岂难度。
端居怀苦心,苦心谁与晤。
但感时不然,何嗟岁云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