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棹姚江到海陵,稽徊四十日行程。
相逢既诺交承约,少待何妨信义明。
戚戚已无终岁虑,琅琅先有诵书声。
夫妻白首皆天幸,三乐无惭好弟兄。
整棹姚江到海陵,稽徊四十日行程。
相逢既诺交承约,少待何妨信义明。
戚戚已无终岁虑,琅琅先有诵书声。
夫妻白首皆天幸,三乐无惭好弟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亲友在旅途中重逢的情景,表达了对信义和夫妻之情的珍视。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感情真挚。
“整棹姚江到海陵,稽徊四十日行程。”一开始,诗人描绘了自己从姚江出发至海陵的旅途,这段路程耗时四十日,通过“稽徊”一词,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思与期待。
“相逢既诺交承约,少待何妨信义明。”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朋友重逢后的喜悦和对承诺的重视,以及对信用的坚守。通过“相逢”、“诺交”等词语,传递出了一种真挚的情谊。
“戚戚已无终岁虑,琅琅先有诵书声。”这两句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知识的渴望。通过“戚戚”、“琅琅”等拟声词,营造出一种宁静且充满学问氛围的意境。
“夫妻白首皆天幸,三乐无惭好弟兄。”最后两句诗抒发了对婚姻美满和兄弟情谊的赞叹。诗人认为夫妻相守至老是上天所赐的大幸,而这种美好的关系,也让人感到无需羞愧。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间真挚情感的珍视,以及内心深处对于知识与生活和谐状态的追求。
牧之吟齐天,太白咏秋浦。
至今三百年,光焰不埋土。
我朝文愈盛,往往出前古。
仲容生相门,璨然凤凰羽。
作镇薄书閒,盈编金玉吐。
牧之何足论,白也真尔汝。
一朝解符归,暂泊采江浒。
肩舆过蓬荜,高谈辰及午。
洗我尘坌听,不觉欢欲舞。
又如熟黄粱,连餐释饥苦。
昔闻郑国公,片言戢狂虏。
庙食配神宗,昭昭仲山甫。
今逢族弟贤,家法中规矩。
郎省宁淹回,往自结明主。
不惟唐萧家,继踵登相府。
请驱千里云,时作三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