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黄顿琅玕山永福院》
《黄顿琅玕山永福院》全文
宋 / 王之道   形式: 古风

我从明光来,十里得永福。

山中何所有,离离见疏竹。

前人目琅玕,用意良不俗。

谁能对此君,蔬饭贱粱肉。

(0)
注释
我:主语,指代诗人自己。
明光:明亮的光芒,可能指日出或月光。
永福:地名,诗人的目的地。
何所有:有什么,询问山中的景象。
离离:形容稀疏的样子。
疏竹:稀疏的竹林。
琅玕:美玉,这里比喻竹子。
良:非常好,表示赞赏。
不俗:非同寻常,高雅。
对此君:对着这些竹子,以竹子为尊称。
蔬饭:蔬菜和米饭,简朴的食物。
粱肉:精美的饭菜,这里指代奢侈的生活。
翻译
我从明亮的光芒之地而来,行走了十里才到达永福。
山中的景色如何?只见稀疏的竹林显现出来。
前人曾赞叹这如琅玕般的竹子,他们的欣赏眼光非同一般。
有谁能像对待君子般,对这些竹子视蔬食如珍馐,视美酒如粗粮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琅玕山永福院的景象和心境。开篇“我从明光来,十里得永福”表达了诗人向往光明之地,一路行走十里而达到永福院的情景。“山中何所有,离离见疏竹”则是诗人在山中感受到的宁静与自然美景,只有稀疏的竹子在眼前摇曳。

“前人目琅玕,用意良不俗”一句表明了历史上的人们对于这片区域的珍视和深厚的情感。而“谁能对此君,蔬饭贱粱肉”则是诗人在山中寺院里遇到了一位修行者,他们一起享用简单的素食(蔬饭)和普通的米饭(粱肉),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归于自然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如光与暗、疏竹与密林,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却又不失深远之意,是一首具有高超艺术价值的山水田园诗。

作者介绍
王之道

王之道
朝代:宋   籍贯:庐州濡须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
猜你喜欢

扇景为顾杞廷

柴门晓色扫苍烟,石涧流香洗药泉。

忆昨南山买茶去,桃花小雨过湖船。

(0)

题清心堂帖卷后

山郭高堂花木新,夜虹穿屋结晴云。

绕床蛇蚓钟王字,满案琳琅秦汉文。

笔冢秋烟迷鸟迹,墨池春雨散鹅群。

为怜书法湮沦久,乱后题诗却忆君。

(0)

报国寺双松

枝叶相当映碧棂,空庭偃盖似虬形。

天齐古干封霜雪,地近宸居焕斗星。

点笔画师惊绝倒,著花凡卉失娉婷。

风声坐爱能清耳,历乱蝉号未肯停。

(0)

霁园

藓榭萧条在,莎亭结搆疏。

看山嫌树密,爱月喜窗虚。

人影连归鹭,泉声和读书。

诸君恣吟赏,笺翰各纷如。

(0)

和瑞竹居诗

绿竹高百尺,乃在庭之垂。

劲节摩苍天,翠枝拂幽蹊。

借问何为尔,主人前致词。

昔年家仲子,斩竹架蔷薇。

上有霜雪凋,下有蝼蚁居。

自谓终萎绝,何期忽华滋。

二载发新篁,三载去故枝。

十载始森茂,仲子遽长辞。

竹枯有时菀,人逝不复归。

睹兹手植存,能不怀惨悽。

余亦闻此言,泠泠有馀思。

起视明月下,竹影正参差。

(0)

登岘山

荆南岘首悲羊祜,苕上登临亦此山。

风景未因吴楚异,兴怀同在乱离间。

光浮碧浪群峰远,日暗黄云宿鸟还。

剩有群公寻逸社,芒鞋藜杖一追攀。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颜延之 林纾 郭子仪 裴迪 刘大夏 洪迈 康与之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